证券市场稳定器:禁止限售股融券


近日,众多券商针对其融资融券合同进行了紧急修订,共同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即对限售股实施 “不得以融券形式出借”的规定。这一变化源于中国证监会此前的提议,即在一定阶段内对融券业务及战略投资者的股份配售出借进行严格限制,并得到沪深交易所在有关通知中的支持与优化。

在市场走势上,这一动向已产生积极影响。据27日午间收盘数据显示,A股三大指数均出现上涨。上证指数报于2911.70点,上涨0.44%;深证成指则提高了0.49%,而创业板指数也得到了0.36%的增长。与此同时,券商股票的表现亦颇为抢眼,例如华林证券股价涨停,华鑫股份以超9%的涨幅领先,国盛金控、锦龙股份和华创云信等公司涨幅均超过4%,国联证券以及其他多只股票的涨幅超过2%。

行业专家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将限售股作为融资工具借出,一方面会加强空头力量,不利于股市上涨,同时市场对于利用限售股空炒股票的行为也存在担忧。监管层对此类行为发出询问,这进一步引起市场对于禁止限售股融资融券的期望。券商适时修正合同、明确限售股不得融券,将大大减轻此类行为对市场的不良影响,对于增强市场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杨德龙进一步分析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重要的3000点和2900点心理防线相继失守,这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根据中央政治局提出的目标,即积极激活资本市场并增强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逐步落实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证监会紧缩IPO和再融资、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以及限制某些形式的减持行为,以及交易印花税的减半征收等。这些措施对市场信心有所提振,但还未能完全扭转市场的下行趋势。

杨德龙认为,以2024年为视角,随着政策启动、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及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速度可能会加快。一方面,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可能会进入降息周期,这将吸引外资回流A股市场,预计其资金量达到约2000亿;另一方面,国内居民储蓄近两年新增约40万亿,这些资金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回报,可能会在市场形成利好信号后迅速转投资本市场,成为市场新增资金的主要来源。

随着券商对限售股融券政策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连续利好,市场整体氛围有所改善,投资者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积极信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