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与预期背道而驰时,投资者心态的微妙转变往往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原本寄望于政策利好和经济数据明显好转,股市料将在年末之前迎来大幅复苏的预测流产。相对于预期中的沪指高歌猛进,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是否会失守2900点这一心理关口。
回望过去,市场总是在卖方的主导下翩翩起舞。卖方市场,顾名思义,是供给方主宰一切的市场格式,涉及到产品的数量、价格以及供求关系都由供给方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在股市中,物尽其用,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操盘,价格、数量等关键变量都由他们摆布,而那广大的普通投资人则如同无声的配角,在这部戏中难有自主发声的机会。
然而,风云悄然变幻。成为韭菜的日子,成为炮灰的角色,普通投资者不再甘愿接受。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普通投资者如同慢慢觉醒的购房者,他们的挑剔和谨慎,成为市场新的生态风向。
政策环境好转,经济数据亮绿灯,但投资者似乎对此无动于衷,他们的冷静态度不仅预示着市场的趋稳艰难,更让人对所期待的牛市前景感到悲观。在这样的情境下,市场上被套取的资金所揭示的残酷真相让人心寒。仔细回想,股市上的钱最后落入了谁的口袋,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真正深究过。
不可否认,诸多投资者遇到的是被肆意摧残而得不到补偿的结局。在一个理应为投资者利益着想的市场,却往往将最重要的责任置之不理。管理层、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等,似乎对投资者呐喊置若罔闻。
股市在3000点徘徊,管理层的手段似乎也越来越有限,再也无力回天。是否暂停新股发行、出台更多刺激政策,亦或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这些讨论未曾停歇。但愿通过真正注重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市场才有可能迎来新生,否则,股市只能在低迷中继续前行。
即使是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国有资本投资基金等大规模资金介入市场中,投资者依然未有太多热情。这正是”买方力量”的体现,也是市场正在步入”买方市场”的信号。如今,只有投资者自己的觉醒,才能成为维护自我权益的最后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