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纪录片中,如果核心反派是中国,它能拍得有多震撼?一部本意是抹黑中国的反中纪录片,却因为其高质量的制作让中国观众直呼过瘾,甚至感叹“帅到爆”,而外国的一些网友则表示“恐怖如斯”。
这部纪录片名叫《尘封核爆》,由美国导演Peter Kuran于1995年拍摄。它讲述了从二战到冷战期间,核武器的发展历史,意图通过恶意剪辑和不安的背景音乐来展示中国的“邪恶”。然而,影片的最终效果却差强人意地成为了一部中国核威慑的最佳宣传片。
纪录片的最后五分钟,全是关于中国的内容。导演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夸大中国的危险,其中包括使用高饱和度的红色滤镜、特写镜头以及猎奇的背景音乐《China gets the bomb》。然而,这些原本用意恶劣的元素,在某种程度上竟意外展现出了中国的强势和威武。
影片一开始是领导人的特写镜头和群众游行的画面,紧接着便进入了核武器试验场景。士兵擦拭探测传感器、骑兵部队佩戴防毒面具、操作武器的战士们英勇无畏。整部片子在剪辑上虽然显得杂乱,但镜头语言丰富,给人一种星球大战般的震撼感。
特别是核爆后的步兵冲锋镜头,完全符合中国关于核战争的既定战略。按照《民兵训练手册》的指示,士兵在核爆之后应立即戴上防毒面具,继续作战任务。而纪录片中刻画的末日骑兵部队,更是人马都佩戴生化面具,身披防化服,威风八面地高速驰骋,简直帅得让人心生敬畏。
这样的震撼不仅仅让中国观众热血沸腾,连外国网友也纷纷留言,说“听着背景音乐和闪烁的灯光,感觉像是中国正在发射新世纪福音战士。”
为了呈现中国的“邪恶”,导演还胡乱剪辑了一通情节:74年的生化骑兵冲向了64年的核爆现场,硬是把67年的房子给扬了。虽然这些情节在时间线上明显不符合逻辑,但整体感觉却营造得相当成功,甚至有网友表示,这段黑心蒙太奇看起来混乱但深具视觉冲击力。
实际上,美国导演的这种执着与创意在一定程度上无意间帮忙展示了中国在核战中的高效应对策略。例如,骑兵部队在核爆后仍具高机动性;信鸽部队、蒸汽机车以及邮政骡马队等传统运输手段的保留,使得即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中国依旧可以保持后勤运作。
就算导演企图通过夸张画面的恐怖效果来激起观众的恐慌,但这些剪辑反而使得不少中国观众觉得这种核战景象充满了史诗感和历史的厚重感,甚至认真点头表示认可,只为尽显中国的强大潜力。
总而言之,美国虽然意图通过这部《尘封核爆》纪录片抹黑中国,但最讽刺的是,它最终成功推销了中国的核威慑力量。试图用恶意剪辑和强烈的情感元素来贬低中国,但无意间却创造了可能更为强势的中国形象。最后,本篇文章附带的录像片段可以通过下方红框视频观看,此视频中的背景音乐与画面配合相得益彰,堪称“无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