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个小卖部》凭什么逆袭暑期档?


今年暑期档的首个小爆款,作为争议之作的《云边有个小卖部》(下称《云边》)引发了广泛讨论。一部分观众在豆瓣上大喊烂片,给出了低评分,但另一部分人在短视频平台上为其感人情节而落泪打动。尽管豆瓣评分仅有5.2分,但《云边》的票房从上映后一路上涨,预计有望成为五一档以来首部累计票房突破5亿的影片。如此两极分化的影片,究竟是什么使其脱颖而出?我们将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因素。

首先是抓住了00后的观众群体。近年来,畅销书IP在电影改编中并不罕见,但由于IP开发的滞后性和观众年代的变化,很多畅销书IP改编电影已经难以博得主流观众的喜爱。然而,《云边》不同于其他的畅销书IP电影,它自然吸引了大量00后的年轻观众。

《云边》原著由80后作家张嘉佳创作,他的作品情感基调和唯美文风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尽管张嘉佳出名较晚,却因此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强力推波助澜下,张嘉佳的小说《云边》在2020年重新走红,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年轻观众通过短视频平台与这部作品产生深刻共鸣,使得《云边》小说销量飞涨。

到了电影上映阶段,制片方精心选择了6月的档期,以便更好地承接期末、高考后放假的学生流量。在宣传推广方面,片方更是将小说签售会与电影路演结合,极大提高了书迷的观影粘性。根据淘票票提供的数据,20-24岁的观众占据了《云边》观影人群的40.6%,首次进场的年轻观众为影片打开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影片全面吃透书粉需求。原著作者亲自操刀电影制作,尽管张嘉佳不算是一名灵气四溢的电影导演,但他无疑是最懂《云边》的创作者。影片开篇的2D动画桥段虽然陌生,却是作者与书粉的一次情感兑现。演员选择和情节改编大多符合书粉的期望,特别是对程霜角色的选角早在实体书出版之前就已确定。电影的主要情节基本保留了原著内容,并且针对书粉特别设置了彩蛋式的故事结局。这些做法使得影片赢得年轻观众的满意和支持。

第三,电影情绪价值满载。影片中的情感表达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亲情线上的外婆王莺莺(饰演者艾丽娅),通过细腻的表演把整段情感线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深刻共鸣。爱情线上的多个故事情节,尽管设定离谱,但通过煽情的背景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使得影迷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故乡情怀的叙述,更是引发了许多小镇青年的共鸣,影片中的“云边镇”很大程度上让观众回忆起自己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总结来说,《云边有个小卖部》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情感共鸣和精准的00后观众定位,还因为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在一个没有强劲竞争对手的档期,这部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受众营销,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口碑。好内容的定义从来不是唯一,但能被目标观众广泛认可的作品无疑是优秀的,《云边》便是如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