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随着电商洪流的猛然涌现,传统超市生存压力陡增,而更为古老的商业形式——赶集也面临了”消亡”的风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城市的年轻人却重新点燃了对集市的热情,纷纷加入到这一古老的商业活动中。当下的赶集,究竟是谁在卖,谁在逛?赶集真的如同“精神按摩”一般令人心旷神怡吗?
由国民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团队精心筹划的纪录片《赶集故事会》即将上线,该片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出品,历时两年,辗转六省,偶遇36段故事,以沉浸式探访为手法,带观众感受集市上的百态人生。6月17日,在福州举办了影片的超前点映,总策划洪雷在活动中表示:“我们有多久没有将镜头聚焦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普通人了?他们是谁?他们是门卫、小贩、修伞的、补锅的,是快递员和清洁工。很多时候,他们经历着失败和困苦,我们记录他们,不是在记录别人,而是在记录我们自己。”
何为赶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常见的标签是“实惠”、“人情味”和“烟火气”。《早餐中国》的摄像“陈铁憨”以沉浸式的视角,深入集市,展现了各种生活百态。在陕西焦岱的集市上,花48元便可填满一桌美味:洋芋糍粑、豆腐脑、凉皮、神仙粉、拉拉粉、饸饹面、葱油饼和浆水鱼鱼,美味尽享,但胃却只有一个。而在山东费县,试吃也是一大特色,西瓜、大葱、虾皮和千层饼,连白酒和腰子的老板也慷慨地免费试吃。
纪录片《赶集故事会》的剧情不仅仅局限于集市的丰美和多样,更深层次地展示了集市上多种多样的人生故事。比如在费县大集上做羊汤生意的刘泽玉,不仅有颜值有手艺,她和爱人王凡义一路相扶,在生活的磨难中熬出一锅浓厚的羊汤。陕西焦岱卖麻花的大哥,曾是跨国企业的高管,如今选择抛开光鲜的职场在街头重新找到生活的真谛。他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人生的多元性和可塑性。
《赶集故事会》意在传达,赶集不仅仅是一个购买商品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和情感的交汇。在超市的规整高冷中,我们或许找不到这种特有的“烟火人情”,而集市无比热闹与真实的氛围唤起了我们对面临面、心对心交流的渴望。正如批评家陈培浩所说,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能激发出独特的“灵晕”。
该片的执行总导演杨长期钟情于纪录片的创作,他认为纪录片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切开社会的表层,让观众深入生活的肌理,感受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赶集故事会》则试图展示,虽然集市生活看似琐碎,却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生命力量。集市并不等于岁月静好,但在烟火之中有着暖人心扉的人情味。
据悉,《赶集故事会》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全片共六集,将于2024年6月22日起在各大平台同步上线,每周六18:00在腾讯视频首播,并将在海峡卫视和东南卫视陆续播映。通过这部作品,观众或许可以重新找到忙碌生活中那份久违的宁静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