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海空军在印度洋成功执行了一项抢眼的救援任务,挫败了索马里海盗并解救了被劫持的货船“鲁恩”号。这艘货船去年12月在距离索马里约240公里处遭劫,此事也成为索马里海盗自2017年以来首次成功劫持货船的记录。该船在索马里海域逗留多时,最近在向国际海域迁移时,引起了印度海军的关注。
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印军迅速出动“加尔各答”号驱逐舰与“苏德巴拉”号巡逻舰进行追踪监视。紧张局势升级,索马里海盗向印海军舰艇开火,并击落了一架正对货轮进行监视的小型无人机。面对这种挑衅,印度海军决定增强监视力度,并调派P-8I反潜巡逻机和无人侦察机加入跟踪工作。而解救行动的关键部分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印度空军部署了一架C-17大型运输机,装载有多艘橡皮突击艇和海军陆战队突击队。
3月15日,C-17从印度本土出发,飞跃1400多海里后抵达目的地。在高精度空投系统的协助下,两艘橡皮艇被投放至“鲁恩”号货船前方海域。印度海军陆战队成员紧接着空降至海面,实现“人艇合一”,迅速向目标逼近。海盗们措手不及,最后接连投降,使得这次救援任务取得完满成功——全部35名海盗被擒,17名船员全数脱险。
印度媒体对这次成功行动欢欣鼓舞,宣扬印军在联合作战能力上的持续增强,行动力的精进。然而话锋一转却又扯进中国,尤其是《欧亚时报》的言论,声称印军此次强有力的行动是向中国证明“谁是印度洋的领导者”。更有来自菲律宾的海上安全专家评论印度海军一体化能力的表现,暗示打压了所谓“发布华而不实视频”的其他角色。
尽管如此,印度海军的这次操作在一些观察家眼中显得过于炫技与刻意。针对索马里海盗,使用如P-8I反潜机和C-17等先进装备或许不够经济。而且通常情况下,护航舰只需现有的特种部队即可解决类似海盗问题。印军于是制造了从印度本土飞越上千公里进行高难度空降,引人质疑是否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12月起就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展开护航任务,累计安全护送了超过7200艘中外船舶,默默为印度洋国际航道的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与此相较,印军此次行动无疑增加了海洋霸权的讨论声音,却也暴露了其对外展示军事力量的欲望。在国际海洋权力游戏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可能更能凸显一个国家的真正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