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电影市场不乏热闹场面,多部影片票房赛跑,各显神通。春节档期的电影如《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与《熊出没》共创票房新高,而春节之后,台湾犯罪影片《周处除三害》更是激起一波全网解读热潮,其票房亦屡创佳绩。此热潮持续到好莱坞科幻巨作《沙丘2》的到来。
然而,电影圈的热闹背后隐藏着种种问题。不少备受观众酷爱的影片被贴上了不太光彩的标签,比如“电视剧化的电影”、“涉嫌抄袭”。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电影在商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艺术性的削弱和产品性的增强成为市场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们变成了擅长营销的“产品经理”,他们的作品成功更多是营销的胜利,而非艺术的凯歌。
中国电影正经历着一个看似繁华实则虚幻的复苏期。影片撤档现象频发,观众的选择受限。在此背景下,部分导演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方向,甚至一些昔日的商业巨作在今天的市场中也遭遇着尴尬的处境。
在这波波涌动的趋势之下,饱受争议的导演乌尔善逆流而上。去年,尽管困难重重,他的《封神第一部》最终上映并取得了26亿的票房佳绩。如今,乌尔善再次出击,正在筹备新作《郑和下西洋》。这位导演不畏挑战,大胆用心地将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英雄故事搬上银幕,他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以精美的1:100比例复原了郑和下西洋时那艘壮观的福船模型。此举无疑显示了他拍摄大片的野心。
当其他导演在不同类型的影片间切换,此起彼伏,乌尔善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大片路线,他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对于电影艺术的执着与对史诗大片的渴望。从2012年的《画皮2》到2015年的《寻龙诀》,再至《封神三部曲》,乌尔善逐渐在大银幕上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尤其是《封神三部曲》的制作过程证明了他对电影的热爱和决心。长达十年的筹备,不顾个人财务压力,他坚持不用小鲜肉而选择一群无名演员,并长达两年培养演员,渐渐地将他们塑造成了电影中各自角色的最好选择。
纵然面临大量质疑声和纷扰,乌尔善仍凭借《封神第一部》完成了逆袭,投资回报极高,这展现了他个人的实力与市场的肯定。而被披上种种争议的他,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正名,再次证明了实力是对黑幕与舆论最好的回击。
乌尔善并未停歇,继续筹备着《郑和下西洋》,计划与当红明星吴京及常年战友陈坤合作,引发外界的广泛猜想与期待。他的这份执拗和勇气,为中国电影界编织了一道不同寻常的风景线。
在走过多年电影之路的乌尔善看来,电影的核心并未改变——那就是用大银幕实现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的力量。他始终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总会有观众因为这种力量,不断踏进影院。电影之美,乌尔善在复杂多变的影视世界中,以自己的大片梦为中流砥柱,不曾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