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为国家的重器,直接关联着国家经济及百姓生活。然而,与大众的生活相比,金融行业似乎总是高不可攀。近期,央视大戏《城中之城》的热播可谓一股清流,它成功以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该剧采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跳出了传统金融题材剧集的框架,用充满现实指向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两代金融人在面对行业波谲云诡、铤而走险时的选择与精神坚守。它并非简单的剧情堆砌,而是对“钱该往何处去”这一金融改革时代命题的深度挖掘,给出了具有教育意义又引人入胜的剧情。
开播前的预告片和预约活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播出之初就吸引了超过200万的预约人数。并且在播出的几天内,该剧在影视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收视率和网络热度均获得了显著提升。
大众社交平台上,该剧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微博主话题阅读已达3.2亿,豆瓣评分更是高达7.4分,表现出了剧集市场中的“三丰收”局面。
《城中之城》有别于以往那些专业性强、环境封闭、交易神秘的金融题材剧集。这些剧集要么过分强调专业术语,使观众难以理解,要么简化金融操作,缺乏深度。而《城中之城》却避免了这一刻板印象,剧中充满着鲜活详实的场景,像是银行的审计、投行、风控等部门的真实工作状态,不仅为银行人员带来共鸣,同样也让普通观众感同身受。
剧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而又真实,从跃跃欲试的小角色到位高权重的金融人,都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故事成为了讨论的中心。剧要塑造的是一个多角色的群像,而不是单一的主人公。
而在演员阵容方面,无论是“老戏骨”还是“新鲜脸孔”,都以其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深入的理解,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剧中不仅讲述了金融职场的辛酸与辉煌,还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深度刻画,揭示了在金钱和欲望的冲击下,每个人所做的选择与所承受的道德压力。这种对人性深处的挖掘,使得《城中之城》不仅是一部剧集,更是一部教育大众、启发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