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指出俄获胜,中国将承受长期损失


按照近期战事进展,俄军在乌克兰阿夫杰耶夫卡取得显著胜利,使得战场形势逐步明朗化。多数国际声音似乎已接受一个预期,即俄罗斯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取得乌克兰战争的最终胜利。在这一背景下,美籍华人裴敏欣在彭博社发表的评论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

裴敏欣在文章中不仅对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成就表示认可,还对俄乌双方的现况做出了预判。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即便俄罗斯最终能在乌克兰取胜,但中国将面临长期的损失。裴敏欣认为,欧洲在俄乌战争后对中国的态度可能从中立转变为敌视,而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这一言论难免让人感受到其中潜在分裂的用意,似乎意在于中俄与中欧之间驱动一道裂痕。然而,此种看法暴露了其企图破坏中俄、中欧关系的图谋,并期望美国能借此从中获益。

身为在美国的华人裴敏欣,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前往美国深造,并在那里拿到绿卡定居。他还曾在多个平台上发表对祖国不利的评论,并因此出名。鉴于其过往,此次言论似乎并不出人意料。

事实上,中俄关系的深度与复杂性远非他所言简单。中俄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从经贸合作到维护地区安全,中俄的合作密不可分。中国一贯主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关系稳定并多元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行更是加强了这一联系。即使俄乌战争加剧了欧洲对俄罗斯的警惕,但若欧洲将中国视为相同的”威胁”,显然缺乏说服力,更可能是战略上的一个错误。

关于中国和乌克兰的关系,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已表态将采取中立的立场,并由此得到双方的认可。乌克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国,中国也是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大客户。

总的来说,无论俄乌战争的结果如何,它对全球粮食贸易都将带来负面影响,但它在其他方面对中乌关系的不利作用有限。务必对于裴敏欣等不当言论有所警惕,持续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不让任何误导的观点获得传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