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汇储备格局微调 美元占比创新低


财联社12月23日消息显示,全球多数中央银行和政府机构正持续推进 “去美元化” 的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的占比进一步下滑至59.2%,相比之下,第二季度该数字为59.4%,这表明美元占比处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趋势不仅仅局限于美元。欧元的占比也略有下降,从19.7%微降至19.6%。相反,日元的占比从5.3%上升到了5.5%。其他主要货币如人民币、英镑、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的占比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归类为”其他货币”的比例从上一季度的3.6%增加到了3.9%。

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演变,美元的主导地位渐渐减弱。当时,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曾超过70%。美元一直是全球央行的首选储备货币,主要得益于其深度和稳定性。这一地位给美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比如低成本的融资和对预算赤字的控制。同时,这也支持了美国企业的国际交易,尤其在石油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广泛的美元使用使得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低。

然而,去年美国对俄罗斯资产的冻结行动,对美元地位造成了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讨论。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曾指出,尽管美元的地位受到挑战,但其作为储备货币的角色不会迅速发生改变,主要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和资本市场的深度。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可能遭到进一步的削弱,特别是如果美国与其它主要国家的紧张关系继续升级的话。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对此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基于美元和欧元的金融体系正在失去信任,并预言在不远的将来,西方大型银行可能丧失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普京批评称西方国家的行为正在破坏长期以来建立起的金融、贸易和经济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西方自身搭建,但如今看起来越来越不可靠。当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其他货币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债务发行首选货币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在市场承受压力时,美元仍旧是首选的避险资产。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各国货币的角色正在进行微妙的调整。尽管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微调可能预示着未来全球货币储备格局的重大转变。随着非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和布局替代性的支付体系,以从地缘政治层面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结构的变化,虽然缓慢,却无疑反映出这一全球性的趋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