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快报12月3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准备一场宏伟的太空探索——蜻蜓号(Dragonfly)任务,预计于2028年7月发射。此次任务的目标是对土星最庞大的自然卫星之一——土卫六,也称作”泰坦”进行深入研究。NASA计划在任务进入C阶段时,研发一种类似汽车大小,采用核能动力的旋翼无人机,在泰坦表面实施飞行和着陆操作。
科学家们对泰坦这颗遥远卫星的兴趣日益增长,理由在于其地球般的地质活动,包含了液态水体和大气层,这些特性使它成为搜寻地外生命的理想地点。蜻蜓号任务规模浩大,团队成员需要攻克重重技术与计划上的难关。尽管如此,在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署长Nicola Fox的带领下,团队展现出其卓越的实力和团结,为探索泰坦这颗神秘卫星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
然而,任务并非一帆风顺。在NASA行星科学部门主任Lori Glaze于11月28日举行的外行星评估小组会议上揭露,该项目最初定于2027年启动。但由于该项目的资金不确定性,NASA的机构项目管理委员会决定推迟对蜻蜓号的正式确认,以及官方成本计算和时间表安排。
NASA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根据要求调整规划,待重新进行必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并通过审核后,计划在2024年中期正式评估任务的发射准备情况。这表示蜻蜓号任务设计和制造中的某些环节将遭遇延后,而另一些环节则将继续推进。
蜻蜓号任务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于2017年4月提出。计划中的旋翼无人机,不仅体型庞大,并且采用了创新的核能技术,拥有在泰坦这样的低气压环境中长时间飞行和承受其极端天气条件的能力。它将搭载多种科学仪器,旨在分析泰坦地表和地下的化学成分,探测有机分子及其可能的生命迹象。
此次任务一旦成功,将是人类史上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实施长途飞行并着陆的尝试,并可能为我们提供有关地外生命存在的线索。蜻蜓号的科学目标清晰而直接:了解泰坦这个复杂世界的地质历史,探究它是否具备支持生命所需的条件。
总的来说,蜻蜓号任务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渴望,也展示了我们不断突破科技极限的勇气和智慧。现在,虽然推迟了起飞日期,但整个团队依然满怀信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关于泰坦的秘密最终将为世人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