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带你重温社会现实的另一面


这个暑期档极为关键,已是整个行业的共识。行将至半,应该说整个档期还是不负大家的厚望,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影片比较丰富,也激活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暑期档观众基本盘。然而,杭空缺的重要现实主义题材,如今由徐峥的《逆行人生》填上了。

徐峥过去的多部作品深入人心的多是喜剧,但现实主义也是他长期耕耘的赛道。即便是喜剧,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从早期的《爱情呼叫转移》《人在囧途》,到后来呈现中产阶层或成功人士面对的生活危机和辛酸的《泰囧》《港囧》,徐峥都在试图通过娱乐的方式映照现实。

《我不是药神》是徐峥在银幕形象上的一次重要转变,影片所表达的社会议题达到了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罕见高峰。同样的,他在「上海系列」短片《夺冠》和《鸭先知》中,也用现实主义视角反映了历史和个体生活的融合。

然而,与过往不同,《逆行人生》是一次与现实的贴身肉搏。徐峥在这部影片中彻底回归到「每个我」,讲述的是每个观众都用切身经历体认过的现实和奋斗,让2024年的每个普通人都能获得共鸣。

影片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原本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技术骨干,但在十一年后因为种种矛盾和压力被裁员,不得不成为一名外卖骑手。高志垒面临房贷、父亲生病住院以及女儿就读国际学校等重重压力,使影片的基调一开始便显得极其沉重。

外卖,作为当代生活被数字化、系统化的一个横截面,选择以此为主题的创作难度自然不小。徐峥通过高志垒这一新人的崭新视角进入外卖骑手的世界,这符合观众对这个职业群体表面熟悉但实则陌生的心理。

影片中呈现了高志垒在初入外卖行业的种种困难,例如骑车不稳、路况不熟、取餐不顺,还遭受了不同顾客的奇葩要求和苛刻对待。然而,随着熟悉跑单业务,高志垒不仅熟悉了复杂的送餐路况,与诸多商家搞好关系,甚至还将自己的程序员经验发挥到极致,开发了便于骑手送餐的小程序。这让影片的基调从低落转向了积极。

《逆行人生》不仅讲述了高志垒的个人故事,还塑造了一组性格鲜活的人物群像。邬家楷饰演的活泼的大山、冯兵饰演的寡言但努力的大黑、王骁饰演的节俭到极致但又充满担当的老抠,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困境和未来期许。片中这些丰富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外卖骑手们的真实生活,也折射出社会的多面性。

此外,徐峥还在影片中嵌入了许多社会观察和讽刺,通过高志垒被裁员时的自嘲与现状对比,揭露了职场和生活中的无奈。这种绵里藏针的社会批判,加上巧妙的喜剧情节,让观众在观影时既能获得欢笑也能引发深思。

《逆行人生》选择在这个暑期档上映,既符合当下观众的情绪需求,也反映了现实的冷峻。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提供了温暖的抚慰和鼓励,燃起观众逆流而上的勇气,正如每个努力奋斗的普通人所经历的一样。通过徐峥巧妙的手法,《逆行人生》在这个特殊的暑期档绝不会令观众失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