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7月9日转引路透社报道,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出席奔驰总部的一场仪式上,对欧盟委员会决定加征中国车企关税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在这次讲话中,哈贝克直言不讳地表示,通过关税来保护本土企业的方式是错误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来说,这种做法只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和普通民众的利益。
就在7月5日,欧盟宣布将正式对中国产车加征关税,声称此举是为了纠正中欧之间所谓的不公平贸易状况。然而,哈贝克的讲话显然与欧盟的这一主张南辕北辙,也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这并不是哈贝克第一次对中欧贸易发表看法。根据俄罗斯卫星社的报道,哈贝克在6月22日访华时还表示,美国、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对中国产品征收了惩罚性关税,但欧盟并未采取类似行动。他当时认为,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目的不是要惩罚中国,而是希望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然而,不到半个月后,他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这一转变的背后原因也引起了外界的猜测和讨论。首先,哈贝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德国车企的利益。在欧洲政坛中,包括哈贝克在内的一些政客其实希望通过政策手段,让欧洲车企在与中国车企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背景下,欧盟对中资车企进行为期9个月的所谓反补贴调查,实际上是为了获取中资车企的技术、工艺和战略信息。在这次调查中,那些已经形成生产规模并勇于面对竞争的如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关税被加征得相对较低。而那些不愿配合调查的车企则面临高达38.1%的惩罚性关税。
其次,哈贝克的态度变化也反映了来自内部的压力。德国中小企业希望哈贝克能够在中欧之间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尽早化解贸易争端。然而,他前次访华的言论不仅没有缓解问题,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令其在国内也失去了支持。许多德国网友在其访华视频下留言,嘲讽他在为美国的利益服务。这使得他在国内政治上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迫使他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立场。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贝克的立场。在欧盟宣布对中企加征关税的同一天,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一警告信号非常明确,如果欧盟继续对中企加税,中国将采取更强烈的反制措施。这对与中国有深度合作关系的德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前景。
综上所述,哈贝克的批评既是对欧盟关税政策的一种重新审视,也是提醒欧盟,关税只是维护利益的手段,而非目的。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欧盟可能会继续借加税为由,试图逼迫中国让渡更多利益,以促进欧洲本土车企的发展。这一局面无疑将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