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暑期档不仅仅是简单的好或坏,而是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期。回顾上半年的票房成绩,春节档以80.16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随后,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上半年总票房为239.02亿元,同比减少23.28亿元,较2016年还要低,这让人不禁为暑期档感到担忧。
4月清明档的崛起以超8.41亿元的总票房再次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纪录,紧随其后的五一档也不甘示弱,以15.27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影史第四。这一时的高涨让人产生了一丝希望,然而,6月份的票房仅为22.3亿元,这是近十年以来除疫情年份外最低的6月票房。且6月通常被视为暑期档的先兆,这让市场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档充满疑虑。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票房上,还表现在电影发行市场的混乱。多部影片在上线日期上反复调整,《海关战线》从原定的7月5日提前至6月28日,《默杀》提档至7月3日,《抓娃娃》则从7月18日提前至7月16日。此外,7月3日上午宣布提档至7月10日的《野孩子》竟然在当晚就发布了退档公告,这种前后不一的公告说明发行方也在徘徊中,市场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的情绪。
面对此情此景,业内对于2024年暑期档显示出急需一些确定性的渴望。观众开始疑问:“暑期档到底有谁参演?”这句问话不仅反映出观众的困惑,也折射出市场对确定性票房号召力的需求。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含腾量”的指标再次成为关键风向标。年初春节档“贾玲”“韩寒”的票房成绩便表明了个人IP的巨大影响力。在2024年暑期档,也同样有几位影人具备这种号召力:沈腾、马丽、陈思诚和乌尔善。他们的作品《抓娃娃》、《异人之下》和《解密》被认为有可能成为票房热点。
《抓娃娃》是由沈腾和马丽主演,这两位作为喜剧界的翘楚,其票房号召力毋庸置疑。尽管大家对影片质量有所担心,但根据两位主演近年来的票房表现,再加上导演闫非、彭大魔以往的成功经验,这部电影有望成为暑期档票房大户。
与之相比,乌尔善导演的《异人之下》虽然面临着与剧版在选角上的巨大差异问题,但乌尔善在《封神》中的选角表现,使得观众对电影版的人物塑造充满期待。若选角成功,该片有望取得佳绩。
陈思诚的《解密》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系列和《误杀》中的成功经验为新作铺平了道路。预告片所展现的悬疑和谍战元素,加之曹郁的摄影加持,让影片更具看点和票房潜力。
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另一关键票房风向标。《孤注一掷》的“缅北诈骗”点映、《封神第一部》的“质子选角”及《消失的她》的“现实主义”议题都通过短视频平台发酵,引发观众热议,提高了影片票房。暑期档的电影能否抓住观众的情绪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票房表现。
相较之下,《逆行人生》虽有徐峥的沉淀之作,但在主题上并未能准确踩中观众的情绪点,相反,《默杀》则通过结合悬疑和“校园霸凌”成功引发社交媒体话题,展现强劲的市场表现。
综合来看,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市场中,2024年暑期档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不仅需要优秀的影片质量,更需要精准的市场把控和宣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