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谢添。
### 胡蝶带领谢添走上大银幕
谢添从小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的父亲在京津铁路机务段工作,闲暇之余,谢父喜欢舞文弄墨,这样的家庭氛围滋养出了谢添。谢添的母亲也常常带他进电影院,那时候,影院里播放最多的就是卓别林的电影,谢添也逐渐迷上了这位“喜剧大师。”多年后,谢添还笑称他的师傅是卓别林。
谢添对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硬是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英文商务专业,不顾父亲的反对前往上海,在导演沈浮的推荐下,一脚迈入演艺圈,当时他才21岁。在“狮吼剧社”短短几个月的话剧经历大大提高了他的演技和台词功底。
真正将谢添引上银幕的是上海最出名的“电影皇后”胡蝶。两人因家族背景而相识。谢添诚恳地向胡蝶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热爱,胡蝶毫不犹豫地为谢添打通了电影界的大门。导演李萍倩在拍摄《夜会》时,因演员病倒,谢添临时顶上,这也是他首次给自己取了艺名——谢俊。从那时起,谢添开始活跃在银幕上。
### 谢添的曲折电影之路
然而,世事难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谢添随上海影人旅行剧团迁移到四川,成为了重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获得了“四大名丑”的雅号。尽管在话剧上有了较大的成就,谢添仍心心念念电影。此后,因战争原因,拍电影的梦想一次次被打断。
1946年,谢添再次追求电影梦,但时局所迫不得不放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杨雪明。这段婚姻并不顺利,谢添比杨雪明大12岁,这使得杨雪明的家人坚决反对。谢添凭借真诚和坚持打动了杨雪明的父母,1949年,两人终于结婚。
### 导演之路:从演员到导演,谢添不断突破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谢添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度过了创作的巅峰期。他所出演的张金龙和马金龙这两个反派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50年代中期,谢添希望通过导演这个岗位来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才华。41岁的他报名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训练班,尽管年纪偏大,但凭借丰富的经验,他成功被录取。
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文艺工作会议上,谢添见到了周总理,两人在天津的共同背景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多次交谈后,两人逐渐熟络。在北戴河,周总理甚至还邀请谢添一起打乒乓球,两人的友情迅速升温。谢添幽默风趣的性格深得周总理的喜爱。
### 谢添的晚年生活和最后的导演梦
作为导演,谢添的作品《洪湖赤卫队》至今仍是经典。他的幽默风趣也使得他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乐趣。即使七十多岁时,谢添依旧精神矍铄,活力四射。晚年的谢添也没有闲下来,他积极投身于邢老汉这个角色,并通过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为影片增色不少。
谢添幽默了一生,曾说过:“没心没肺,活到百岁。”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得他在朋友和观众中都拥有很高的声望。某次昏迷后醒来,他还会幽默地和护士说自己去了“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
晚年的谢添依旧不拘小节,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用葬礼,他们只是邀请了好友为其吹奏一首《回家》作为送别。这位不拘一格的艺术家,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晚年的绚烂,他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无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