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大厂卷起短剧新风暴》中,DoNews写到:随着不断的更新和迭代,短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内容产品。它现在承载着互联网公司的更多目标,包括品牌形象塑造、产品推广、带货营销,以及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
一时之间,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MCN机构、影视剧制作方、剧情号供应商等都以不同的姿态和诉求汇聚到短剧市场里来。
“微短剧+”,已然成为了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就连官方队伍也开始进场。2024年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下文简称“计划”),各地纷纷跟进,一众平台也相继布局,全国掀起了文旅短剧创作热潮。
文旅短剧的风起,各方人士也都入局。只是,当短剧进入文旅赛道后,二者该如何有机结合?披着短剧外壳的城市宣传片,又能否取得成功?
创作计划里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的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计划一出,各地纷纷响应,几个月时间里,文旅短剧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嗅觉灵敏的“实干派”们选择与影视公司合作,推出文旅短剧宣传当地人文风光。例如江西婺源1月底开机的奇幻微短剧《世另我》,重庆3月份初开机的微短剧《重庆遇见爱》,以及云南建水的玄幻微短剧《天南灵泉传》和河南洛阳的《顾先生的白月光》等等。
从长远角度出发的“宏观派”们,则通过发布文旅短剧相关政策,以期吸引更多微短剧项目入驻,实现带动效应。杭州临平区在1月底率先发布了“2024·来浙行大运”微短剧精品创作计划剧本征集启事暨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力推杭州大运河文化,意图通过文旅微短剧打造“古今运河时尚临平”的城市文化IP以及“杭州城东新中心”。
与此同时,在广州南沙牵头下,粤港澳大湾区也正式成立了短剧影视产业基地,超过100名知名导演、制片、演员受邀参加成立仪式。
2月初,黑龙江省紧随其后,从开展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创作生产培训、召集主题采风采访三方面,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活动。杭州余杭区则在3月初豪掷千金,设立了总额2亿元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并在3月底建成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
同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京举办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发布活动,推出了“五大创作方向”以及八条支持措施,意图将文旅短剧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敏锐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也都积极入局,以现金激励、流量扶持等方式布局市场。例如,快手星芒开通文旅题材微短剧特别合作通道,抖音发布“辰星计划”,以现金扶持和流量曝光资助微短剧的精品化。
尽管各地和平台纷纷响应,但现实的表现却并未如预期般火爆。广电总局计划一年创作播出100部优质文旅短剧,如今已公布两批、累计28部推荐作品,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
小程序短剧编剧CC表示:“文旅短剧难有爆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故事性薄弱,抓不住观众。”许多文旅短剧要么只是旅游宣传片,要么就是模仿小程序短剧的爽文叙事,文旅主题沦为背景板,缺乏吸引力。
文旅短剧肩负地方宣传的任务,某种程度上是“官方”出品,因此在内容尺度上受到限制,同时又要保持故事的爽点,非常不容易。
一些地方虽然积极下场,但对短剧的理解有限,导致执行效果不佳。有博主在网上讲述创作过程中的困难,还要应付一些文旅局的不懂指挥,让剧本创作变得更加混乱。
短剧的特点在于时间短,但要在有限时间内制造人物冲突和反转并不容易,而文旅短剧更多需要展示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成功案例如《我的阿勒泰》将两者融合,但这种作品依然依托于已有受欢迎的原创内容。
目前来看,文旅微短剧赛道在政策扶持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下,仍然需要时间和摸索,才能真正走入观众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