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迪(胡歌饰)眼戴圆框眼镜漫步在四川街头,伸手挥停了一辆小轿车,之后与女主人公冯柳柳(高圆圆饰)穿过熙熙攘攘的马路,此时背景中轻轨穿楼而过的画面无疑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视线模糊,恍惚之间,仿佛艾萨克与玛丽走进了影片的街头,这个潦倒的中年编剧依然游荡在巷尾桥头……
在《曼哈顿》中,17岁的翠西对艾萨克说的那句话一直被影迷津津乐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变,你应该对人更有信心一些。”也许正是这种“时常回头看”的想法,导演龙飞将他的第二部长片《走走停停》带回了家乡,接受变化的时代,同时寻找些许不变的坐标。
公映十天,票房将突破8000万元,这虽不算是辉煌的数字,但影片的质量却令人欣慰。《走走停停》讲述了北漂十几年后依然“一事无成”的小编剧吴迪,在经历了与恋人分手、室友退租等一系列打击后,终于决定回到四川老家。在街上,吴迪意外巧遇到在电影台工作的老同学冯柳柳。在冯柳柳拍摄一部反映当下青年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时,吴迪重新燃起了拍摄激情。
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与父母的交流、共同生活以及母亲的意外去世,使吴迪逐渐找回了生活的方向与意义。影片《走走停停》的故事结构虽显得熟悉,但这种熟悉却恍若新生,仿佛是在重温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的经典剧目。
在元电影越来越常见的今天,作为一种表达方法甚至噱头的“元电影模式”频繁出现在各类屏幕上,折射出当代电影创作中的普遍焦虑。然而,《走走停停》比《银河写手》更为轻盈,比《永安镇故事集》更为平和,它没有沉重的说教,也不准备表达什么,而是将重心圈定在对日常与生活的解构上。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吴家内部空间戏份中出现了多达三台摄影机(拍吴迪本人纪录片的手持摄影机、吴迪掌镜《似是故人来》的摄影机、《走走停停》的摄影机),人物动线交错颇具挑战性。影片在现实基调的基础上进行致敬与创新,从片头对马克·罗斯克画作的借鉴,到对披头士《Abbey Road》专辑封面的戏仿,以及对黑泽明《红胡子》中构图的挪移,编导者们一边致敬,一边出新,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
《走走停停》在剧作和表演上也是双重胜利。片中吴迪的母亲(岳红饰)和父亲(周野芒饰)在帮他找回自我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母亲的温暖和父亲的冷漠互为反衬,进一步深化了影片主题。母子两段围绕超市按摩椅的戏份及母亲的突然离世,不仅是对亲情的真实再现,更呼应了影片的核心意念——累了就歇一歇。
通过影片最后的呈现,《走走停停》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减负和自洽的哲学。影片探讨了保持自我,理解自我的重要性。吴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而是对许多还在寻找自我的普通人的一种慰藉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