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悲凉背后的坚韧与反叛


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发自内心而动情的影片,描绘了中国东北小镇里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2017年十月,导演胡波自杀,使得这部电影成为现代中国电影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烙印。

这部影片并非是唯一一部探索中国社会深层绝望的电影,但它通过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深刻洞见,将这一命题发挥到极致。影片观察到的校园霸凌、家庭关系紧张、侵略性的邻里关系以及不道德行为,或许都并不新鲜,但胡波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个体疑惑与焦虑的敏锐把握。他通过复杂但可信的角色,将这些内心体认以可见的影像形式呈现出来。

影片通过四个主要人物的交错叙事构成。这四个人物分别在影片开场的一组剪辑中亮相,其中一个人物在画外音中提到了那只大象,为影片提供了名字。于城,这个角色在情节一开始就与他所谓的“最好的朋友”的妻子有染。他提到的大象是关于马戏团的一头大象,这头大象整日静坐不动,任凭人们如何刺它,它也无动于衷。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是于城从朋友那里听来的。然而,朋友察觉到他的鞋在门口,随即选择跳楼自杀。于城虽然表面上对朋友的死亡漠不关心,但在心底,明显受到冲击。当朋友的母亲出现在葬礼上时,他又显得格外关切。还有一幕,于城责怪前女友,如果不是她和他分手,他也不会去找朋友的老婆,朋友也不会死去。尽管前女友对这个说法很不屑,但于城仍然深刻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困惑与悲痛。

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学生韦布,他与总是对他施加口头暴力的叔叔处于长期的对抗中。影片早期的两个冲击事件给韦布带来了重大影响。首先,他发现一直以来被自己认为无辜的父亲其实涉及一桩受贿丑闻,而告诉他这件事的人,正是头号恶霸于帅。其次,当他为保护朋友李凯与于帅发生冲突并意外使之受伤后,开始了逃亡。他决定前往满洲里看那头静坐的大象,却并不知道大象的故事对他意味着什么。

在逃亡途中,很快他遭受了第三次冲击:奶奶在睡梦中去世,失去了一个他期望中的庇护所。接着,他还知道了李凯的谎言。尽管经历了种种悲剧,韦布内在的力量和决心成为了影片的核心亮点。

影片另外两个重要角色也各有自己的困境。黄玲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女孩,与学校副校长有一段情事,部分是因为母亲与她的关系的影响。她理解韦布,尊重他勇敢抗争的行为,最终也选择了与韦布一起逃亡。另一个角色是王爷爷,他与女儿、女婿同住,面对被催促搬入养老院的现实感到震惊,却不得不帮助韦布筹集逃亡的旅费。

影片中多个次情节如走失的狗等进一步渲染了影片的险恶氛围,并加固了故事线之间的联系。每个角色都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孤立无援,故事中死亡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整部影片基调苍凉,但也不断强调着斯多葛式的反叛与坚韧,这使得它比传统的悲剧更为动人。

尽管影片风格独特且技法精湛,它实际由著名导演王小帅的公司冬春影业制作。在胡波去世后,版权被转交给了他的父母。影片结尾,大象的叫声回响在黑暗的车站中,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反叛。这个细节为这部电影的悲凉之境增添了一丝不可忽视的坚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