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亲笔信指正 央视版《西游记》剧情失误


1988年,著名学者钱钟书在收看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时发现一处常识性错误,于是他赶忙提笔,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央视,指出这一错误。这个故事后来广泛流传,成为一段教科书式的趣闻。

由杨洁导演执导的央视版《西游记》是几代人心中不朽的经典,自播出以来广受欢迎,深得观众喜爱,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剧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角色深入人心,情节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许多人重温这部剧集时,却发现一些情节点与最初观看时有所不同。这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和猜测,甚至有人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实际上,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8年3月1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短文,作者以严谨而诚恳的态度指出了《西游记》电视剧中存在的一处错误。作者自称是一位《西游记》的爱好者,表达了对电视剧的高度赞赏,但在观看过程中,他发现剧组错用了一个词。

这个错误出现在“车迟国斗法”的情节中。孙悟空为了帮助唐僧获胜,在隔着柜子猜物品的环节故意将物品调换,以此助力唐僧“大显神通”。根据吴承恩原著,唐僧在孙悟空的提示下说出柜子里的物品是“破烂溜丢一口钟”,剧组拍摄的也确实是一口破钟。但实际上,这里的“一口钟”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指的是小孩衣服的一种形状,而非一口可以敲响的钟。

鉴于这位“热心观众”的指出,杨洁导演及其剧组迅速采取行动,虚心接受指正,重新补拍了这一段剧情,将“钟”改为“衣服”。因此,观众在重温这部经典时就会发现一些早已被修正的情节点,导致记忆与现实不符。

这位化名为“中枢”的观众其实正是现代文学巨匠钱钟书先生。据悉,钱钟书先生自幼就对《西游记》情有独钟,尽管那时识字不多,但仍可以大概理解其内容。成年后的他多次重读《西游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对于他来说,《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瑰宝,也是生活中重要的读物。

钱钟书先生一直以来对中国古典文学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为了避免电视剧误导观众,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化名“中枢”写下建议,并投稿到杂志社。幸运的是,这封信被重视并快速被采取行动修改,使得这部经典电视剧更加完善和准确。

钱钟书先生的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他对《西游记》深厚的喜爱和了解,也反映了他对大众文化传播正确性的高度责任感。这段故事不仅成为《西游记》电视剧的一部分,更成为学界和影视界合作的一段佳话。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西游记》被不断地以新的形式演绎和传播。不论怎样的形式,这部经典著作将在未来继续影响更多的观众和读者,让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时光同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