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幻象背后,揭露战争片的另类真相


一打开豆瓣影片页的讨论区,就看到这样的话题:“《美国内战》,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感觉还挺有道理的。这部名为《美国内战》的电影,显然是借了片名的便宜。很多人一看,诶?美国内战?美国终于要干起来了?那必须得看看,看看他们帝国主义到底会弄得个什么样子。然而,官方消息显示,影片已经正式引进,定档于6月7日端午节在内地上映。届时大家可以亲自到影院去感受这部电影了。

这部影片的宣传语“帝国终有落幕时”,仿佛预示着美国这个全球霸主的倒塌。在今年A24最成功的电影榜单中,《美国内战》算是北美2024年上半年最具话题性的一部院线片。影片耗资5000万美元,是A24投资预算最高的一部电影,也是A24首次尝试制作的战争动作大片。同时,影片全球票房达1.13亿美元,位居A24票房成绩第二,仅次于获得奥斯卡加持的《瞬息全宇宙》。作为主打小艺术片的制片公司,A24向外界展示了他们有能力制作大投资影片。

尽管如此,大家也千万别被影片的片名所欺骗。别说普通观众,就连自认为电影经验丰富的影评人,也完全被《美国内战》的片名给误导了。乍一听这片名,怎么都会觉得是个超级战争大片吧,内战嘛,飞机导弹满天飞、坦克装甲车一排排,但实际上,这甚至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片,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极其有限,最多有点巷战。

严格说来,这只能算是一部基于战争背景的公路片。所以,如果你抱着看一部超级战争大片的期望去看《美国内战》,那你一定会失望。请务必调整好对这部影片的期望。在电影中,“美国内战”这个设定更多只是一个背景,影片并没有意图全景展示整个战争(那样的预算肯定远远超出5000万)。电影其实是在战争中截取了一个非常小的切片,讲述的是在战争背景下,四名记者决定穿越战区,前往华盛顿采访总统的故事。

而且,那个时候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反抗军将取得最终胜利,总统也将下台。几个主角只是希望在总统下台前,抓紧时间再采访一下他。所以,这并不是战争片,或许这也是主创团队的本意所在。《美国内战》并不打算展示战争的震撼场面,只片段式地呈现了战争给人与世界带来的伤害,更倾向于反战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

还需注意的是,本片导演亚历克斯·加兰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片导演,虽然他之前的电影如《机械姬》《湮灭》以及美剧《开发者》都还蛮有人气的。作为从编剧转行成为导演的创作者,亚历克斯·加兰一直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这次的《美国内战》,尽管不是战争大片,但在反战的用心和努力方面,还是显而易见的。

影片中展示了战争之后美国的整体破坏与混乱,以及战争对人的影响和改变。两位女主角的对比更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之一。克斯汀·邓斯特饰演的角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摄影师,经历了多次前线危险,成功但也因为见识过太多死亡与暴力而变得麻木。

而威尼斯影后卡莉·史派妮则饰演了一位热爱战地摄影的新人,她崇拜著名战地摄影师李·米勒,而邓斯特饰演的角色则是她的另一位偶像。然而,除了满腔热血和对战地摄影的热爱外,她对战争和战地摄影并没有太深的认识。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手视角,让观众通过这个角色,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这个可怕的战争世界。

影片一开场就通过各种方式给这个新人上课,让她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战地摄影师。而她第一次拍摄的不少虚焦照片也展示了战争对她的震撼。与此同时,她也拍了一张非常好的照片,证明她确实有这方面的潜力。

影片中两个角色的演变也非常明显。邓斯特饰演的资深摄影师在长期被战争与暴力折磨后,逐渐表现出PTSD症状,甚至变得有些脆弱。而史派妮饰演的新手摄影师则逐渐适应了战地摄影师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疯狂、冷酷、敢于冒险,最后甚至有角色身份互换的过程,导演想表达的就是战争对人的改变。

《美国内战》并没有直接、详细地讲述战争的起因,也没有过多描绘战争的过程和正义方面,只展示了战争的本质和人性的变化。影片中有一段情节特别点题,男记者遇到狙击手袭击时一直问士兵他们是哪一方的,但对方士兵却不愿理会,认为战争的本质就是互相残杀,这样的描写非常深刻。

此外,影片中由杰西·普莱蒙客串的那场戏也成为观众讨论最多的部分。这场戏原本的演员临时有事,邓斯特推荐了自己的丈夫杰西·普莱蒙出演,而这场戏也只拍了一天时间。杰西·普莱蒙凭借出色的表演,让这个短短几分钟的角色成为影片中最亮眼的角色之一,展示了他强大的演技。最终,他在整部影片中定下了一个基调,这部电影实际上只是一部小型反战片,而不是大家预期的战争大片。

因此,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最好还是调整好预期。豆瓣上6.4的评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