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短剧风潮兴起,高质量爆款仍待发掘


文旅短剧的风口悄然开启。最近,短剧编剧七七接到了某地方文旅局的邀请,为他们编写一部短剧,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对于文旅局拍摄短剧,七七并不感到意外。近几个月,她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频繁看到各地文旅短剧编剧的招募帖子,许多同行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多位短剧导演和制片人表示,他们都在从事或曾从事文旅短剧项目,有人甚至从去年便已开始这个类型的创作。

文旅短剧是一种由地方文旅部门主导,旨在通过短剧展示当地自然和人文风光,从而吸引游客、推动地方文旅市场发展的形式。通常,单集时长约为2-3分钟,节奏紧凑,观感轻松。这种短剧试图以低成本重现长剧的现象级效应,例如《去有风的地方》使大理火爆,《繁花》让上海黄河路成为热门景点。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鼓励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进一步促进消费。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各地文旅部门和广电行业迅速行动,推动了文旅短剧的热潮。

目前,文旅短剧在题材、播出、商业模式上与商业短剧有显著不同。如何平衡创作尺度、将景点融入故事、实现宣传效果并吸引观众,仍是编剧们和文旅部门的探索重点。制片人詹智坤表示,文旅短剧的热潮方兴未艾,他接到了来自全国多地的合作请求。他的第一部文旅短剧《遇见,我的欧阳修大人》取景于欧阳修故里永丰县,反响热烈,全网曝光度超过3亿。这部剧的成功,让更多地方文旅局找上门来合作短剧项目。

实际上,不论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新疆,还是相对冷门的城市如张家口,都在制作文旅短剧。DataEye的报告指出,文旅短剧将在短剧市场中成为新生力量,预计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将超400亿。文旅短剧的兴起源于旅游业的火爆、短剧形式的受欢迎以及政策支持。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文旅部门通过美食、服务、影视剧等多种方式吸引游客。之前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去有风的地方》让大理凤阳邑村成名,《繁花》使上海黄河路成为网红景点。最近,《我的阿勒泰》的播出使新疆成为当下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文旅短剧在实际操作中,较长剧而言具有成本和创作门槛较低的优势。因此,短剧这一形式成为了各地文旅局的新试验。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表示,文旅短剧是对旅游资源和城市资源的有益补充,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更大的宣传效果。政策支持亦提升了各地的热情。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拟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优秀微短剧,推动实体取景地随之“出圈”。

然而,文旅短剧在形式、题材、播出渠道、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上与商业短剧存在不少区别。横竖屏模式均有出现,单集时长在2-5分钟不等,《我的归途有风》总共只有18集。但从业者认为,文旅短剧更适合横屏,且时长应为4分钟左右,以便更好展示风景。

文旅短剧主要借助长短视频平台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和抖音,而非商业短剧常用的小程序平台。这是基于两者的用户画像不同,视频平台的用户群更为广泛。文旅短剧的商业模式也不同于商业短剧,其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商或政府部门的经费,且对用户基本免费。文旅短剧首要目的是宣传而非盈利,这是它与传统广告片相似之处。

文旅短剧处于摸索阶段,从业者认为最大挑战在于编剧。一方面内容受限,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宣传性和商业性。编剧七七表示,平衡两者需要编剧花费大量精力。例如,一部文旅短剧需在剧情中呈现景点,如男女主在某风景点相遇。此外,文旅短剧还需在ToB和ToC模式中找到平衡,做出有故事、有剧情的新型文旅剧。总体来看,文旅短剧虽然火爆,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爆款作品来吸引更多优秀从业者,让这一类型持续火下去。

请注意,文中七七、南岸为化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