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歌手为何难以超越国际水准?


我直言不讳地说,国内没有像香缇莫那样能够完美诠释歌曲的歌手。韩红老师也做不到。相比之下,国外像香缇莫这样的歌手有很多。这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韩红老师、黄绮珊等歌手,如果论声乐技巧不差,但听国内这些“国家队”级别的歌手,总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国内的歌手现在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用苦大仇深的方式感动人的,像韩红老师的很多歌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则是彻底的娱乐化,这类歌手很多,不再一一举例。然而,极少数歌手能够平衡好音乐技巧、音乐风格和个人特色,达到融合的境界。

窦唯老师勉强算一个例外,但窦唯后来更多地走向实验音乐领域。他的近作中,把《兰亭集序》从头到尾念一遍,虽然音乐不错,但已经脱离了流行音乐的范畴。在流行音乐领域,我们乏善可陈,难以找到像香缇莫那样游刃有余驾驭声乐技巧的高手。黄绮珊的技巧很好,但她的技巧经常大于风格,导致她的歌曲总有炫技之感。梁博则不错,但他继续唱下去,总让人感觉会走上知识分子的演唱路径,尽管他还没到大师级,但唱歌有种较劲之感。

这种较劲、不服输的感觉一方面动人,但却让我们的歌手和听众总感到累,难以放松。这或许是我们的审美习惯一部分。韩红在参加许知远的《十三邀》节目时,我也感受到她身上有很沉重的东西,无法放松下来。尽管韩红做公益很令我尊重,但音乐和公益是两回事。

所以,当《歌手》节目中,我们的本地歌手被外国歌手“虐爆了”时,韩红发了一条微博:“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而不是感动。有些人觉得很感动,觉得收拾洋人还得是国家队。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音乐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愉悦观众,让观众享受这个审美过程。音乐不能被当成竞技场,所以不能用战斗的心态去理解,它不像踢足球。

这种感觉就像曾经的国家队“后腰”李铁老师看现在的男足不争气,喊个“李铁,我请战!召必回!”一样尴尬。当然相比之下,韩红的道德情操远高于李铁,但用这种沉重的方式把音乐当战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仅是韩红,像曾一鸣、江映蓉、娄艺潇这些层级的歌手也纷纷要求“出战”,更令人尴尬。他们大概只看了杨丞琳、海来阿木的演唱片段,没看到国外歌手的精彩演绎,才显得那么自信。

还有人建议让窦唯、李娜上场,这两人一佛一道,唱首《大悲咒》什么的,一定能让国外歌手哑口无言。但我坚持认为,音乐是艺术,不是战场,更不是“收拾洋人”的擂台。享受音乐就好,香缇莫的演唱确实无可挑剔,但让我一直听这类歌曲,也难以共情。毕竟,我是中国人,这没有民族主义的意思,而是我的文化基因更欣赏本土性的艺术表达。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在乎音乐,他们只是想赢,只是想“扬我国威”。

当他们共同扼杀了钢琴天才李云迪时,我就知道,之后在音乐上的任何讨论都无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