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妈”到“卖减肥”,贾玲的电影营销路线为何引发争议?


近日,贾玲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位42岁的女导演和演员刚刚凭借电影《热辣滚烫》斩获34亿票房,随后又推出了纪录片《我只活一次》,详细记录了她的减肥历程。然而,这部纪录片上线后却遭遇了大量差评,引发网友们对于其“过度营销”的不满。

纪录片《我只活一次》共4集,讲述了贾玲减肥过程中各种挑战和心得。虽然有部分网友认为这部纪录片非常励志,但更多人表示反感,认为贾玲在“营销过度”。评论区里的差评不约而同地指出,明星在减肥过程中享有大量资源和帮助,而普通人根本无法享受这种待遇。

在电影《热辣滚烫》上映前,贾玲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希望观众把“减肥”当成影片的主要看点,而是应该关注电影本身。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热辣滚烫》上映后,关于揭秘贾玲减肥之路的热搜几乎霸占了各大社交媒体,让观众从最初的“好感”逐渐转变为“厌烦”。

实际上,在电影圈里,演员为了角色而减肥增重,甚至学习新技能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印度的阿米尔汗和中国的秦昊、朱一龙等演员都曾为了角色付出巨大努力。但与贾玲不同,他们很少以此作为电影的主要宣传卖点。贾玲的做法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争议。

此外,《热辣滚烫》本身也存在争议。这部电影是根据日本电影翻拍而来,并没有完全原创的版权。此外,电影的封面设计还被质疑抄袭,口碑自然难免一波动荡。到了后期,又因贾玲减肥100斤成功吸引了大批流量,这也让网友们对影片的质量和营销策略产生怀疑。

这种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吴京的一句话。当年,他拍摄的电影《战狼2》票房超过50亿,但他却表示,票房高并不代表电影水平高。这一观点揭示了电影行业的一条“潜规则”:票房与电影质量并不总是直接挂钩。吴京的《战狼2》排名华语电影票房亚军,而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则排名第三,两部电影都曾引发广泛争议。

在华语电影领域,导演陈思诚的经历也非常类似。虽然他的电影《误杀》和《消失的她》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直深陷“抄袭、融梗”的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电影都并非原创,而是购买版权改编而来。

相反,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在2012年上映时,票房惨淡,仅达3.7亿,未能实现预期。但多年后,这部电影在某评分平台上获得8.2的高分,评论区里充满了对其高质量的赞誉,显示出它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因此,即便贾玲成为中国影史上第四位票房破百亿的女演员,她所执导的电影作品《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也成功地将华语电影推向国际市场,但她在娱乐圈的口碑却渐渐变差。许多网友质疑她两部电影的核心卖点过于依赖个人经历,认为贾玲的遭遇是一种“过度营销导致的口碑反噬”。

综上所述,贾玲的电影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过度营销策略却让她陷入了广泛争议。正如吴京所说,票房高不代表电影水平高,这一观点在贾玲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