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女性角色减少裸露 镜头,男演员接力上阵


夏款上新专场,来自米兰设计师的专柜品牌,高级感拉满!

今年上映的《挑战者》是一部讲述网球手的电影,由赞达亚饰演的职业网球手徘徊在现任和前任之间,演绎了一出复杂的三角恋。

国内某瓣对该片的评价五花八门,但西方媒体的评价却出奇地一致。曾被媒体描述为“性感女星”,“超级辣妹”的赞达亚,作为片中三角恋的中心人物,全片没有一个大尺度镜头。

这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一旦女星与美丽性感挂钩,在媒体眼中,大尺度出镜似乎就成了她们必须交出的作业。然而,不少媒体评价这部电影像一部老派的爱情体育片。个别媒体吐槽得相当直白,称这部被提名为年度最性感电影的片子,却几乎没有性感元素。欧美影视作品中的视觉刺激似乎越来越少,以至于《经济学家》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总结道:最近这些年,主流院线的片子里,有关性的场面(主要指女性裸露)大幅度减少,这意味着好莱坞依赖女性裸露盈利的时代,或将迎来剧变。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好莱坞便成为性感女星的摇篮。从歌手兼电影演员多丽丝·戴开启的好莱坞性感女星时代开始,到50年代到60年代她出演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大卖,她本人也被誉为“票房皇后”。但与之相伴的是她在电影中越来越多的裸露镜头。制作人们将女明星的裸露与票房成功画上了等号,许多女星从玛丽莲·梦露到莎朗·斯通、斯嘉丽·约翰逊再到珍妮佛·劳伦斯,不得不在电影中裸露以吸引观众。

现如今,人们惊喜地发现,最近十年里主流电影中的女性裸露和性暗示镜头开始大幅度下降。《经济学家》做了一个统计:自2019年以来,十多年间,250部最成功的商业电影里,超过一半的电影完全没有性暗示或女性裸露的镜头,和2000年初相比,相关镜头和内容减少了40%。对于这样的趋势,一部分好莱坞导演持积极态度。导演苏西·赫尔伍德认为,电影的品质是唯一重要的,不需要堆砌无必要的裸露镜头:“太多的性和裸露镜头让人感觉到一种对女演员的剥削,对电影叙事来说也显得多余。”她表示不介意减少裸露镜头,只希望电影能拍得更好。赫尔伍德还认为,减少的性和裸露镜头是好莱坞尝试净化银幕的表现,值得肯定。

几年前爆发的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案引发的#Me Too运动,也在这一趋势中起到了推送作用。在#Me Too运动之后,好莱坞制片方在与女演员签订合同时,加上了“裸露附加条款”,规定必须征得演员同意,才能拍摄裸露镜头。这类条款早前仅为一线女星享有,如今在普通女演员中也越发普及。赞达亚的最新影片中没有裸露镜头的媒体猜测,正是签订此条款的体现。此外,一些并不算大牌的女演员也现身说法,称自己都有签“不裸露合同”。

有趣的是,随着女演员裸露镜头减少,男演员开始脱得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在近年来的许多电视剧中都有体现。例如《白莲花大饭店》和去年英美合拍片《萨特本》,以及美剧版的《一天》,这些剧集不仅男演员的裸露尺度越来越大,还有个别男演员甚至使用假体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导演苏西·赫尔伍德看来,一切还是利益至上。她一针见血地表示:“好莱坞毕竟是个商业圈子,一旦大家发现露肉能赚更多钱,曾经的景象不可避免地会卷土重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