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新作《哈尔滨一九四四》流破格局,若干失望?


提到张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那些令人震撼的大作:《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然而,当《哈尔滨一九四四》映入眼帘时,观众似乎难以找到张黎曾经带来的那份感动。影剧界月旦评,让我们透过这檀口,一探究竟。

故事一开篇,就直接给观众来了个大疙瘩。一个地下党成员,在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的抓捕行动中落入陷阱,正脸对镜的是《黎明之前》里颇有威名的李伯涵。

在《哈尔滨一九四四》里,李伯涵转变为正义化身,宁死不屈的硬汉形象。特务们折服不了他,便动用“针灸”这一古法。针灸在谍战剧中,常作为拷问利器——据说可以剧增痛觉。然而,电影《风声》已经甩开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众所周知,吴刚扮演的六爷是针灸逼供的高手,却也在张涵予扮演的吴队长身上尝到了失手的苦头。

返照回光,特务科并未如观众所望地请到一位精通严刑拷打的针灸大夫,反而选中了一个地下党同志。这位大夫利用针灸手法,让李伯涵成功诈死、逃脱了追捕。问题来了,为何特务科会选用一个“背景不明”的中医,负责如此专业有需要严加保密的任务?试问在电影《风声》中,哪会有随意从街上挑选中医的情况发生?

这种“意外”似乎过于牵强。如此剧情设定不仅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反过来也暗示了特务科的业余。如果不是地下党同志的话运气好撞到了,营救计划又将何去何从?

在此基础上,观众难免对剧情发生质疑。剧中的惊险元素更多是建立在巧合和运气之上,而不是人物的智略和应变。《哈尔滨一九四四》稀缺的是展现主角面对紧急状况时的急智回应,比如宋卓文在关雪逼问下的即兴演出。

诚然,这样的剧情巧妙而充满人情味,但不幸的是,这种层次的情节并不多见。此外,剧集中也不乏一些基本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对时代用语的不严谨,令人无法忽视。

故事的重要背景是1944年的哈尔滨,讲述一对孪生兄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秦昊一人分饰两角,然而剧情对这一古老题材并没有过多的新颖发展。这也引起了对故事发展“高级感”的质疑。

同时,哈尔滨这个地点在剧中被辜负了。哈尔滨作为故事发生地的韵味、特色,都显得淡然无足轻重。如果把剧情背景换成上海,也并不会对剧情造成太大影响。

而对于张黎而言,这部剧似乎未能展现出他往日的光芒。演员们或许未能适应角色的度身定制,也许是最近秦昊出现过多作品,而杨幂尽管努力,却仍旧难以脱颖而出。

众人瞩目之下,张黎是否能在待筹的谍战剧《悬崖之上》中翻身,让人拭目以待。在这部剧和他的老搭档全勇先的合作中,观众将能看到一个不同于《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张黎。是否能再造一个时代经典,让我们一起期待张黎新作的奇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