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掌声和讨论声中,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帷幕已经落下。不同于往届,此次金像奖收获了香港及内地网友的极大关注,火热的话题让各项大奖的归属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讨论。
《周处除三害》斩获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白日之下》中余香凝获得最佳女主角无疑让人拍手叫好,而《毒舌律师》荣膺最佳影片也是实至名归。然而,当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被宣布归属给了梁朝伟时,全场哗然,网络上的不满声一时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争议的根源,是众人心中更看好的林保怡和黄子华,并未能够如愿以偿。作为已经五次封王的男星,梁朝伟此次在《金手指》中的演出,并未让人眼前一亮,反而引来质疑声连连。香港出生的名导王晶对此更是发声,公开表示梁朝伟此次的表演“有点过火”,并非他的最佳状态。
王晶的这番话无疑让梁朝伟成为争议的焦点,面对批评声梁朝伟以高情商回应,但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香港电影圈坚持资历与成就,似乎对年轻一代演员的扶持与认可力度并不够。连金像奖的评委都不免陷入对“巨星”的过度迷恋,使得奖项的走向似乎偏离了以演技说话的原则。
此次风波中,梁朝伟的粉丝则认为王晶的炮火应对准评委,而不是对准了得奖的梁朝伟。毕竟,对梁朝伟来说,多一个金像奖似乎并不能增加太多荣誉;对黄子华和林保怡而言,一个影帝的称号却是肯定多年来努力与承诺的最好见证。
另一侧面来看,金像奖在资历和表现之间的拔河,也突显了当下香港电影产业的困境——坚守传统且重视资历的同时,会不会忽视了艺术创新和演技突破?在市场日趋国际化的今天,香港电影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维护资深演员的尊严同时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金像奖的这场风波实际上指向的,是港影业界整体的变革与更新。只有勇于正视问题,公平客观地评审每一份演绎,才能让金像奖真正促进香港电影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变革的十字路口,或许王晶的建议,即是一种希望——让功成名就的电影人让位,给年轻一代更多的展示机会,或许会是重振香港电影业界与文化的不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