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银幕天后人设崩塌?网友翻盘旧剧引发热议


最近,娱乐圈上演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转戏码」。六年前的老剧《如懿传》意外重燃话题,却因为遭到批评而意外「翻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部剧并不是因为好评而重新走进公众视野,而是因为观众的一致负评和演员个人人设的崩塌现象。

豆瓣网站上充斥着对《如懿传》的一星差评,对剧情、人物设定和主演周迅的演技都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舆论的风向看似一夜之间发生了逆转,就连女主角周迅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其个人工作室的官方微博被大量质疑和嘲讽的言论淹没。

事件起源于一位视频博主发布了一期关于《如懿传》的吐槽视频,引起了剧集的重新审视。随后,大批博主加入到这一行列,团体吐槽《如懿传》似乎成了互联网上的新潮流。不久前,《如懿传》相关吐槽视频因版权问题被下架,意外导致了讨论热度的上升。

如懿这一角色似乎站在了所有争议的风口浪尖。一些观众对这个角色形象的评价极其严苛,用「白莲花」「恋爱脑」等贬义词标签化她的形象。更严重的是,部分观众开始将角色的厌恶感延伸至演员本人,对周迅的演技、个人品行甚至情感经历开始进行全方位的质疑。

特别是周迅在剧中饰演的如懿,由于时间跨度巨大,使部分观众感到她的少女形象与本人状态不符,甚至有的质疑声直指周迅的演技。此外,一些言论还暗示周迅在戏外私生活中的情感价值观影响了她对如懿这一角色的诠释,间接将角色与演员本人划上等号。

面对如懿这个角色和剧集本身的审判,似乎也牵动了对整个娱乐圈的反思。在过去,观众可能更为宽容地评价一部作品,而现在,对演员个人的审判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严苛。为了吐槽而吐槽的趋势逐渐超越了对作品的批评,变成了对个人的攻击,这种极端化方法是否真的合理?

值得深思的是,过去凭借演技取得的荣誉和成就,是否就此被埋没在无限的指责之中?而吐槽和攻击带来的短暂快感,真的能够给内娱生态带来正向的改变吗?随着网络舆论的加剧,周迅及其作品《如懿传》的争议还在继续,这对于整个娱乐圈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反省与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