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早上刷到某直播间,看到演员朱梓骁一言不发、专注地吃着鸡爪;到了晚上再次浏览,画面依旧。原来,这种令人“大脑宕机”的现象,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朱梓骁的吃播视频剪辑后嵌入到直播间中,营造出一种明星在现场带货的假象。
这种带有欺骗性的“直播切片带货”,与普遍流行的短视频带货大相径庭。后者仅仅是对直播内容进行剪辑,然后附带商品链接进行真实背书,而前者则通过“抠图”技术将录制好的内容嵌入直播,误导消费者认为是实时互动,这是一种虚假行为,有违商业诚信。
业界对这一模式的称谓是“直播切片带货”,这在“疯狂小杨哥”、“郝劭文”及东方甄选等案例中屡见不鲜。他们通过对热门主播或明星的直播内容进行二次编辑再利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带货的目的和效果,至于其背后的合法性和道德问题却鲜少有人探讨。
这种模式尤其触及了复杂的法律问题。朱梓骁在这种直播带货中是以何种身份出现?如果产品出现问题,朱梓骁又应当如何承担责任?所有这些疑问都指向了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直播带货的兴起为许多人带来了日进斗金的机会,从互联网红人到亚洲首富李嘉诚、薇娅等大咖的成功经历都彰显了这一模式的魅力。但在快速致富的背后,也滋生出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直播带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潜在边际为求财者提供了巨大的诱惑,使得一些从业者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对长远的行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尊重。
与此同时,产品质量问题、虚假营销和大主播偷税漏税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对于这样的“成长阵痛”,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和规制,难免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行业应该对“切片带货”保持警惕,它仅仅是一种新形态的展现,不能因为其带来便利和短期收益就忽略了真实性和诚信问题。按照艾瑞咨询的测算,到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4.9万亿元,增速高达35.2%,由此可见直播带货的发展潜力巨大。为了长远发展,从业者应当尽快摒弃投机取巧的思维,确立规范秩序,尊重市场规则,尊重消费者,早日将行业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