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备受期待的科幻影片《沙丘2》终于与观众见面,它的票房成绩水涨船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携手音乐大师汉斯·季默打造的视听盛宴得到了电影爱好者们的广泛好评。然而,有部分观众在享受影片震撼视效的同时,却对故事内容感到困惑,觉得难以深入理解。
影片中的未来世界设定远远超出常规思维。在宇宙空间横行的背景下,人类掌握了星际殖民的技术,却仍旧维持着皇帝和家族的传统权力结构,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看似毫无变化。观众疑惑,这究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讽刺,还是某种隐喻?在宇宙船与激光武器并存的时代,双方的战斗却仍旧是冷兵器的近战,这种反差令人费解。
拨开密云看本质,《沙丘》其实可以被理解为一部美国版的《三体》,深刻呈现了人性与权力的悖论,以及文明与野蛮的碰撞。原著小说受到广泛赞誉,堪比美国科幻圣经。《沙丘》公布之后,迅速在文学界里声名鹊起,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与《指环王》相提并论。不仅如此,各大奖项的肯定也对其实力做了见证,此书曾荣获星云奖和科幻界的最高荣誉——“科幻诺贝尔”雨果奖。
然而,《沙丘》所遇到的一个讽刺境遇却是,它过于深远的影响反而削弱了它在影视界的影响力。因为《沙丘》的影视化之路走得实在太艰难,导致很多创新点子都被更容易影视化的后起之秀所细化、精耕、甚至商业化。而这些作品,如《冰与火之歌》、《星球大战》、《阿凡达》等,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沙丘》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领先的《沙丘》反倒给人一种陈旧感。
影视化的尝试更是波折重重。从最早的失败到后来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纪录片,再到星球大战等电影的间接受益,历时六十年,经历了一系列导演的更迭与努力,这部作品才在维伦纽瓦的手中找到了一条能够平衡原著精神、票房需求和视觉效果的新道路。《沙丘》凭借其独特的世界观、宏伟的叙事以及雄心勃勃的创意,最终攻占了奥斯卡六项大奖,并预定了2024年推出的续集《沙丘2》。
观众对于《沙丘》的不解,实质上反映了对作品背后宏大世界观的渴望深入了解。同《三体》一样,这是一部富有深度、需要时间和思考去领悟的经典作品。而这也给予我们对待科幻灿烂星河的耐心与期待,让我们期盼《三体》未来能够在影视领域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