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夺目的商业大片与文艺片这两股电影市场的潮流中,一部聚焦女性独立成长故事的电影《孔秀》于3月8日妇女节悄然上映。这部影片在诸多备受瞩目的影片如《周处除三害》和口碑长青的《沙丘2》之间,用其独有的冷静和深思,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中国的女性受难与成长的故事。
《孔秀》的首映式和路演反映出一种老派而独特的文艺氛围。对80年代文学氛围有着深刻怀念的文人如西川、韩少功等,都纷纷出现在了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一个底层作家的成长之路,影片更深刻勾勒了孔秀这一独立女性角色面对双重压力后的内心历程与成长。
导演王超曾是中国影坛不可忽视的“第六代”代表,其作品常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探寻他们的生存状态。然而,在数年的沉寂之后,《孔秀》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电影深刻的理解和探求。这部影片也不负众望,斩获了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及第18届欧亚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孔秀》改编自河北作家张秀珍的原著小说《梦》,原著以直白素朴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工人作家的心路历程。王超对原著中主人公孔秀前半生的两次不幸婚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改编时对原作进行了重要的改动,赋予了主人公独立自我的主体性,在两次失败的婚姻后,孔秀选择独立面对生活的坚强形象,展现了影片深刻的女性主义色彩。
王超的作品中总以女性角色为其主要叙事焦点,他更倾向于与女性角色共情而非纯粹的凝视,孔秀的故事也不例外,具有强烈的当代性。王超将影片的时间背景设定在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攻克了许多挑战,如在河北一家印染厂捕捉到那一时代独特的生产机器,为电影的视觉呈现增添了真实与怀旧气息。
从80年代的文学青年,到90年代的电影学习与创作,王超凭借如《安阳婴儿》等作品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青睐和认可。尽管曾在商业和艺术电影的道路上探寻,但王超始终坚守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孔秀》不仅继承了他一贯关注社会底层、揭示人性复杂性的主题,更是贯穿了王超对于过往记忆的呈现与对现实的思考。
在商业化与独立艺术之间,王超用《孔秀》表达了自己对女性命运与时代变革的深刻理解。这部影片无疑给予我们一个思索个体在巨大社会浪潮下如何坚持自我,如何独立成长的机会。如今,在属于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王超正准备迎来新的挑战——拍摄一个跨越时代的故事,用摄影机记录和思考中国社会的历史印记和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