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申请科研经费闹笑话,评论区上演“财政误差”


高校里常有忙碌的导师,不得不将一些繁琐事务委托给学生,比如申请科研项目资金。这种任务通常被认为简单,然而大意的学生有时会闹出笑话。近日,一则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走红:一名学生为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资金时,结果只申请了3元,学校随即联系导师询问,让犯下错误的学生哭笑不得。

据这名男生透露,自己实在无法相信,3元钱的科研经费甚至不足以支付打印所需的费用。视频中的男生显示出了自嘲且幽默的态度,这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和评论。视频曝光后,该学生表示已经向导师道歉,并解释说自己笑对此事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在悲剧未成形前发现了错误,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愚蠢行为感到不可思议。

视频评论区内,一位室友调侃说,庆幸学校及时发现错误,否则学生可能需要自掏腰包补齐29997元。而实际上,即使该错误未被发现且学校批准了资金,这名学生也不用担心从口袋里支付差额,重新申请就可以解决问题。通过分享这段视频,男生可能想以幽默的方式公开自己的糗事,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

评论区的讨论变得很有趣,有网友戏称自己愿意出资3元经费,并询问能否以此在科研成果上留名。另一位网友更是慷慨,表示愿意支付6元以加名。有人模仿导师的语气,笑问那3元“巨款”可以用来干什么。

更有趣的事例是来自评论区两位网友的回复,他们分享了自身在科研资金申请上的巨大失误。一位网友来自湖北,他们学校的货币单位是万元,导师在填写经费时大手一挥填了30000,结果学校联系他们,说他们申请了3亿经费。云南的另一位网友也有类似的误会,他没注意到单位是万,结果申请了10000万,也就是一个亿。乌龙事件中,如果这位申请3元经费的学生是“卧龙”,那么那些申请上亿元经费的网友,则被戏称为“凤雏”。

但这样的笑话同样提醒人们,在科研经费申请时,确保货币单位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学校可以归还错误的申请,重新开始,但粗心的行为可能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甚至是责备。错误的申请一旦被同意,可能会导致经费不足,那又将如何是好?

研究生不仅在实验和研究中要求严谨、认真的态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同样需要细心对待。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不仅是科研成功的前提,也是实现理想不可缺少的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