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苏”逝世明星引争议 网络悼念变商机?


近期,网络上一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故去明星音容的浪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争议和关注。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在虚拟的世界里,多位已经离世的公众人物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其中,李玟、张国荣、高以翔、乔任梁等知名艺人的形象被“复活”,让许多粉丝倍感亲切同时又伴随着无法言喻的复杂心情。

在评论区,许多感动的粉丝纷纷留言表达对偶像的怀念,但也不乏有人带着商业利益之意,通过这种方式推销AI技术服务,甚至宣称可以对外提供付费的相似服务。这种商业化的嫌疑引起了部分网民的不满和批评,认为这种做法不尊重逝者以及亲属的感受,被指责为在没有得到逝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盲目的追逐利益而侵犯了逝者的人格权和肖像权。

AI技术在娱乐产业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音体验,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已故明星的形象和作品方面。一些法律专业人士指出,逝者的形象权是否延续及如何被合理使用,这在各国的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而很多时候,这种“复活”的行为只是利用了公众对已逝明星的情感,缺乏了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家属和粉丝呼吁网络平台加强管理,尊重逝者的遗愿及家属的意志,不应让哀悼成为一种可以任意商业化的工具。同时,他们也希望社会能够形成正确的纪念文化,真正以尊重和珍惜的态度来记住这些曾经照亮人心的明星。

当然,也有人认为,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使用人工智能复制明星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他们的一种致敬,或是让新一代的观众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利益的追求与对逝者及家属感情的尊重。

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必然会伴随着更多的道德和法律讨论。在向逝者致敬的同时,社会各界需共同为这一新兴领域制定更合理、更人道的规则和标准,以避免技术的滥用给逝者家属带来更多的伤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