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春节档电影竞逐观众眼球的激烈战场中,《红毯先生》的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排片、票房还是口碑,都与同期影片相比处于劣势。这部电影,尽管没有像其他作品那般着重展现热血、励志、梦想等元素,却是一部典型的纯喜剧。
《红毯先生》拥有宁浩和刘德华的强强联合,且定位为喜剧片,按理应该受到市场青睐。然而,影片宣传海报上的口号“优雅喜剧,会心一笑”,隐约透露出影片并非类型中的爆笑佳作。
作为讽刺喜剧,它之所以能令人发笑,是因为其对权威形象的挑战和调侃。但《红毯先生》在讽刺的设计上,似乎未能触及大众的共鸣点。不论是将耀眼明星、知名导演拉到与尘埃同在的水准,都反映出创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勇气。但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所谓的讽刺不过是创作者对自身的自我陶醉。
对于观众来说,《红毯先生》虽然讽刺意味浓重,但内容的普及度差强人意。换个角度看,《年会不能停!》的成功能够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观众喜欢的讽刺喜剧是怎样的。相较之下,《红毯先生》的表现就显得微不足道。
影片中,刘德华扮演的明星刘伟驰是核心文化符号。但这种自我嘲笑的尝试是否能被广泛接受,则需要打个问号。刘德华在电影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但他在《红毯先生》中却是一个跌落神坛后摸爬滚打,最后饱受负面影响的形象,这可能与观众心目中完美明星的形象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影片通过导演的视角揭露了影视圈的种种问题,包括对影展、艺术电影和商业利益的讽刺,宁浩在此用商业电影的外衣表达个人看法。然而,创作者的个人发声在整体叙事中显得支离破碎,没有强烈的共鸣点。
《红毯先生》还刻意营造了一种“优雅喜剧”的氛围,但在应该欢笑的场合却显得冷场,暴露出诙谐与观众期待之间的缝隙。影片有时显得拖沓,讽刺的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像《方形》那样深入人心。
春节档电影的特点是各类观众齐聚影院,而《红毯先生》显然是一部电影行业的内部喜剧,它在这个平庸化的档期,是否能与广大观众产生有效沟通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如此看来,《红毯先生》的落寞或许自有其不被了解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