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第二十条》自上映以来成为社会热点,主题聚焦在普通人身边的正当防卫议题。影片的情节串联着身为检察官的韩明(雷佳音饰)在工作与家庭领域的种种挑战,其中涉及正当防卫的真实案例,引发公众对法律与正义的深思。
在剧情推进中,韩明因希望儿子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而全力投入工作,以获得工作上的转正。然而,他碰到了一起未得到妥善解决的故意伤害案。案件中,被告坚称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却一直得不到法院的认可。同时,韩明的儿子因试图制止校园霸凌而将人打伤,拒绝道歉的坚持让韩明陷入了父职与法律人的内心冲突。另外,同事检察官吕玲玲(高叶饰)处理的一件故意伤害案也存在争议,同样反映出法律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条款运用的困境。
在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电影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进行了系统性描绘:从最初法律工作者的疏离与忌惮,到逐步认识到依法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影片不仅反映了法律条文与法律实践的差异,也揭示了司法人员面临压力和传统观念挑战下的担当与转变。
我国自1979年便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对触犯法律但符合正当防卫规定的行为免除刑责。1997年刑法修改完善了这一制度,放宽了防卫的界定,为抗击犯罪行为给予了更大的法律空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证据复杂多变及传统司法理念的束缚,这一条款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2018年的昆山反杀案等事件逐渐唤起了公众对这如沉睡的法规的关注,司法机关在随后的案件处理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影片中,韩明与吕玲玲等角色的坚持与努力,反映出新时代检察人员敢于追求真理、维护公正的姿态。
通过深入描绘正当防卫制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电影《第二十条》为观众揭示了法治社会对公平、正义、安全的追求,并展现了司法工作者在推进法治进程中的责任与挑战。影片不仅为观众展示了每一桩案件背后的沉重与无奈,也传递出在新时代法治精神指引下,普通人与法律工作者共同向往的公平正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