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上海杨浦区政府在密切关注市民生活的基础上,公布了要完成的10大类51项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广泛覆盖了老龄化服务、教育、市政交通、旧房更新、便民服务、卫生健康、安全建设等多个层面。几个月过去了,这份关键的民生答卷已经逐项推进,让我们来回看一下其中的亮点与成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浦区的市民健身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提升。只在今年,该区就新建或改造了50个益智健身场所、4条市民健身步道、3片运动球场、3个社区健身中心、2个健身驿站和1个为长者设计的运动健康之家。为了把健身设施布局到居民的”家门口”,杨浦区巧妙利用了城市角落和边缘空间,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运动的便利。
据相关统计,上海市民有一半以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领先全国的身体素质和预期寿命正是对这种健身文化最好的证明。然而,市中心地段因土地资源有限,健身设施与市民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的缺口。2023年,杨浦区政府把增加和升级健身设施作为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健身需求。
例如,位于大桥社区的引翔港健身点,经过提档升级,增添了多样的智能健身器材和休闲连心廊,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运动体验,更成为了社区内的交流聚点。此外,新整修的嫩江路健身步道,长达590米,提供了一处结合美丽景观与休闲的健康线路,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将其作为日常通勤的选择。
体育设施的改造还深入到了社区公共空间。涉及新江湾城街道的篮球场,不仅外观焕然一新,还增设了节能球场灯具和座椅,让球场成为夜间亮点,延长了居民的健身时间。同时,江浦社区的健身驿站在升级改造中增加了运动监测设备,让居民能够实时掌握自身运动状态,更科学地制定和调整健身计划。
此外,长白新村街道的”228街坊运动健身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辟了专门区域,并提供了低成本的月付会员制,真正地降低了居民的健身门槛,让更多市民能够享受到专业和健康的健身服务。
杨浦区在提升市民健身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形成了一个全面促进市民福祉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份民生答卷逐步兑现的过程,也体现了政府在关注民意、改善民生上的决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