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柳州市民间流传一个颇为离奇的新闻,一辆面包车竟在市内道路边摆出充气娃娃,称是“仿真人体体验馆”,引发公众好奇和争议。12月18日,悉有网友在交流平台上传图片并质疑,该面包车是否在搞“充气娃娃移动体验”活动,一时间成为热议焦点。
据目击者提供的照片显示,该银色面包车停放在路旁,随车打开的后备箱内放置了一位身着蓝色护士服的仿真娃娃,而车辆侧面悬挂的标语用红色粗体字写着“仿真人体验馆,真人般的感受”,这一不寻常的场景引起了路人的目光。此外,在附近的公交站牌上写有“乐业小区”字样,可以判断出该面包车出现的确切位置。
面对舆论的质疑与猜想,面包车主于12月19日对此做出回应。他表示,所谓的“仿真人体验”并非指的是在车里进行实际的体验活动,而是指顾客可以在车旁摸一摸充气娃娃的材质,了解产品的手感。车主还透露他在柳州市汽车总站经营着一家相关门店,驾车巡街仅是一种商业广告行为,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上门。对于产品的价格,车主介绍,每个娃娃大约售价3000多元,材质更佳、更接近真人肌肤质感的产品价格则在6000多元左右。对于顾客的特殊需求,车主表示可以根据要求定制不同类型、尺寸、规格的仿真人,但明确禁止使用真实人物的面孔。
柳州市柳江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得知情况后,表示将与车主联系,并派出警力加强巡逻。车主在接到警方的通知后表示,由于车上宣传的标语可能引起不佳影响,他承诺将停止在面包车上摆放充气娃娃,并将其带回门店。警方确认车辆拥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且停放在规定的停车位上,没有导致交通阻碍。
此外,当地派出所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将会进一步联系车主了解情况。
此次事件,反映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与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市场营销策略与公共道德界线之间的关注。在创意营销和尊重社会伦理之间,商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