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12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保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却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的这一调整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应看到的是,这并不代表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全面看空。
事实上,其他国际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加速回暖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无论是经合组织,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在最近的报告中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特别是IMF在11月7日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平稳增长中,中国将超过30%的贡献,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经济稳健的表现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经历了疫情对经济活动的短期冲击后,中国正逐渐恢复正常秩序。根据中国财政部负责人的表述,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三季度以来的积极变化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财政收入的回升也证明了这一点,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税收收入则增长了11.9%。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即使在不同季度经济恢复面临波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还是实现了5.2%的同比增长,内需的持续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能。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的退散,中国经济循环将更加畅通无阻。
针对穆迪指出的房地产行业调整可能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的影响,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税收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虽然存在,但对地方公共财政的影响总体是可控和结构性的。
展望未来,多位国内外经济学者和分析师都对中国经济的稳健复苏持乐观态度。众多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普华永道等机构预测,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将超过今年预期的5.5%。
综上所述,国际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呈现出复杂的局面。穆迪虽然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展望,但这并未改变其他国际机构和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在国内的政策促进和国际环境相互作用下,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预计将继续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