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丁华珍 记者 李子璇)在多数人的常识里,睡眠是夜晚的床榻上的事。然而,对30岁的菲菲(化名)来说,睡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悄然到来。她患有一种令人困扰的“怪病”,即便是一秒钟之前还在和人愉快地交谈,下一秒钟可能就不知不觉陷入了梦乡。白天过度的困倦,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睡眠状态,这不仅影响了菲菲的日常生活,还令她饱受心理折磨。
菲菲的这一病状起源于她14年前的高中时期。当时,她忽然感到极度疲惫,全身沉沉欲睡,在课堂上奋力抗睡也总是不自主入梦。她尝试过各种方式来维持警醒,比如掐自己的大腿,甚至以笔头戳手,但这些方法最终都无法阻挡她被睡意所征服。成绩一落千丈的她,在老师的屡次批评下,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
问题的严重性在高考时充分暴露无遗,原本有机会就读重点大学的菲菲,由于考场上的睡意袭来,只得去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期间,菲菲的状况愈加严重,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观看电视节目,亦或是与他人交谈时,她都可能突然睡去。她的夜晚同样难以安详,经常被恶梦所困,甚至遇到过“鬼压床”的惊恐体验。
为了梦想,菲菲想要挑战硕士研究生考试,但病情让她难以持续专注,最终不得不放弃。步入职场后,她曾期望通过考编来追求稳定,但反复失败的现实教训迫使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工作中频繁地无故入睡,遭受领导的批评,进而影响了她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在重压之下,无奈选择了辞职。她曾尝试过去其他医院就诊,以中药调理身体,却始终未见成效。
事情转机发生在她到青岛某大型医院进行检查后。睡眠监测和小睡实验发现,菲菲可以在极短的5分钟内进入快速眼动(REM)期。之后,她来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过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躯体检查后,菲菲被诊断为“发作性睡病”。她决定主动要求住院,并接受系统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睡眠医学中心的医疗团队为菲菲设计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及补充维生素B6来提供神经营养。除此之外,医生还辅以心理治疗、脑反射治疗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以促使病情好转。入院一周后,医生根据菲菲的治疗反应,增加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指导她提升对自身睡眠的认识,重建与良好睡眠的正向关系,使得她逐渐减少睡眠时长与卧床时间的差距,并规律作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菲菲的病情有所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频繁易醒和困扰的多梦状况都有所减轻。同时,日间昏睡的频率也有所下降,她感到自己的精力情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医生们表示,这对于长期受病痛困扰的菲菲来说,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