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步伐又一重大成就,位于中国北方的国家电投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300兆瓦光伏项目一期正式并网发电。此光伏项目不仅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露天矿排土场利用案例,更开辟了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这一重磅项目位于风光旖旎的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地区。多年来,当地的露天矿排土场埋藏了大量的采矿过程中排弃的物资。但是,随着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的努力,这一曾经荒凉的排土场区域蜕变为占地面积约8331.3亩的光伏发电场,展现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互补发展的生动样本。
在全球气候日益紧迫,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该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每年能够向社会输送高达4.5亿千瓦时的清洁绿电,相当于节约了13.5万吨的标准煤,并有力减少了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对于改进能源产业结构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据项目负责人沈洪介绍,这一创意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原本干旱的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还能降低地表20%至30%的蒸发水量,同时有效减缓风速,改善了周围植物的生存环境,对生态恢复和地表保水起到显著效果。
此外,国家电投内蒙古白音华自备电厂厂长助理李孝巍指出,项目的实施秉承了”矿山治理 + 新能源建设”的创新理念。通过”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治理”的立体开发模式,既发挥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潜能,又达到了对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修复,完成了一项高层次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这样的工程实践不仅有效推动了矿区环境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及全球如何转型升级传统能源工业,如何在实现能源安全的同时保护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此次成功的绿色转型,将激励更多企业走上生态友好、资源高效的发展道路,共同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