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迈入内地,广东淋巴瘤患者获新希望


在淋巴瘤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坦昔妥单抗通过“港澳药械通”,近日成功落地广东,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淋巴瘤虽是控制率和治愈率较高的肿瘤之一,但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的近半数患者在治疗后遭遇复发或难治。特别是对于那些高龄、体质虚弱或不宜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创新治疗方案的需求迫在眉睫。

2023年12月15日,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主办、广东祈福医院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淋巴瘤论坛暨坦昔妥单抗港澳药械通首批应用启动会”在广东祈福医院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25位来自22家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围绕淋巴瘤的治疗现状、治疗目标、治疗方案选择及潜在应用场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尽管目前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不俗效果,约有60%-70%的患者能够实现长期生存,但剩余的30%患者仍面临着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具体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统计数据显示其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情况达40%-50%。对于这类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案并非万无一失,且化疗的副作用让患者承受巨大痛苦。

在这种背景下,坦昔妥单抗的引进无疑是一个转机。蔡绮纯主任医师,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指出:“‘港澳药械通’的实施,令创新药物得以广泛传播。坦昔妥单抗的引入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低毒高效治疗选择。”据悉,该药已通过美食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及香港卫生署的审批,被用于治疗不宜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19是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关键靶点,坦昔妥单抗正是针对该靶点的攻击性药物。在联合具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来那度胺后,其5年随访的临床数据显示有效率达57.5%,完全缓解率41.3%,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因此,这种无化疗治疗方案为体质虚弱或不宜大剂量化疗的老年患者提供了更合适的选择。

黄慧强教授强调,‘港澳药械通’政策下,内地获得国际创新药的速度将加快,有望通过临床数据的积累找到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利于药品的后续推广和应用。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冯茹主任则认为,新药引入后应严格按规范使用并做好安全性管理,通过临床数据的积累为国家药物引进提供坚实的证据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