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档的到来,各类国产剧纷纷上线争抢观众的眼球。而其中,《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凭借其出色的口碑,成为了暑期档国产剧中的翘楚。根据豆瓣评分显示,《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的评分已经攀升至8.4,超越了第一季的7.9。然而,同样在暑期档上线并且与《唐朝诡事录》画风相似的剧集《唐朝异闻录》,却由于画面抄袭和演员演技不如AI,成为了反面教材。
《唐朝异闻录》是一部带有中式恐怖元素的短剧,同样选择了唐朝作为故事背景,并与《唐朝诡事录》有着相似的探案和灵异元素。尽管该剧试图通过惊悚和悬疑来吸引观众,但最终却因为内容的空洞和情节的粗糙而令人失望。
该剧的每集片头都会出现恐怖预警,但这一镜头在剧情中的作用十分有限。比如第二案讲述的是冥婚,红色的中式婚礼、红色的嫁衣渲染了恐怖氛围,但这些恐怖场景并未与剧情有太大关联。此外,《唐朝异闻录》还陷入了抄袭经典中式恐怖游戏《纸嫁衣》的争议,使得其恐怖噱头黯然失色。
相比之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案件背后的社会角度和权力的隐喻上,即使不追求惊悚感,也通过深层次的情感和社会问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例如废驿谜案中通过层层相扣的情节和三胞胎的设定制造了长久的悬念,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期待。
而《唐朝异闻录》走的路线则是短平快,每集仅约10分钟,三集解决一个案件,这一形式虽然有吸引观众的潜力,但过于简短的篇幅导致情节粗糙、人物平面,甚至出现了大量现代化语言,如“社会关系”“第一现场”“并案调查”等,严重破坏了整个唐朝背景的历史真实感。在这样的剧集中,观众不仅无法体验到推理带来的智力满足,连基本的恐怖氛围也显得单薄。
剧中的大理寺少卿和仵作等角色更像是剧情的工具人,缺乏情感和深度。例如仵作在验尸时只是用眼睛看,显得分外敷衍;大理寺少卿在探案过程中也只是站着摆造型,完全缺乏真实感。
更为糟糕的是,《唐朝异闻录》中的案件解决过于简单,像冥婚案这样本应极具悬疑和惊悚感的情节,最终却变成了一场无意义的仇杀。这种剧情设置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乏味和无聊,就像在玩一部低质量的恐怖游戏,只想尽快跳过无用的对话。
综上所述,《唐朝异闻录》不仅没能承担起短剧的高效叙事和情绪波动的任务,反而因为粗制滥造的剧情和缺乏深度的角色设计,让观众失望透顶。而这一切与《唐朝诡事录》精心设计的剧情和深刻的社会反思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因如此,《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得以获得更高的评分和更好的口碑。国产短剧如果不在内容和制作上下更大功夫,恐怕只能沦为观众眼中“短平快”的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