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怒斥王星越工作室引发粉丝热议:背后的利益纷争


这两天,知名编剧于正怒斥艺人王星越的工作室人员,因未经允许发布了热播剧《墨雨云间》男主角的战损视频片段,瞬间引发了粉丝间的热议,登上了热搜榜。粉丝们纷纷认为该剧可能要以BE(悲剧结尾)收尾,于正则坚称故事是HE(圆满结尾)结局,指责工作室此举违背了对作品的尊重,并要求立刻删除视频片段,甚至要开除相关人员。

那么,一个简单的视频发布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

首先,我们要了解于正的立场。依据于正所说,这个发布的战损片段是他不允许播出的版本,但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艺人工作室发布了。在于正看来,这种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既然如此,为什么艺人工作室会冒着风险去发布不被允许播出的片段呢?原因在于艺人工作室需要服务好艺人,并且依靠艺人赚钱。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粉丝数量成为了决定性因素。一部剧火了后,会吸引不同类型的粉丝群体,例如剧粉、CP粉、角色粉、艺人粉甚至原著粉。对于艺人工作室来说,最有价值的粉丝是唯粉,即只喜欢自家艺人的粉丝。

为了吸引更多的唯粉,艺人工作室会采取“提纯”的策略,通过发布各种优质的宣传片段,高光时刻等方式,强化粉丝对艺人的喜爱。这次事件中,于正透露,王星越工作室的人员可能希望通过发布战损这样一个“艺人演出高光时刻”,来吸引更多的唯粉。

王星越是一名2002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凭借《宁安如梦》《周生如故》等多部热播剧作品,逐渐积累了人气,目前他的微博粉丝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左右。对于新生代演员来说,粉丝量和数据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错过了爆红的机会,可能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因此工作室选择发布“高光片段”来快速积攒人气,却没想到激怒了于正。

深入探讨,这场风波的背后,是吸引唯粉,从而增加粉丝量和数据的积极竞争。目前很多商业项目和影视作品的重要衡量指标不仅仅是演员的演技,还有粉丝量、带货数据、转化率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数据。许多时候,这些数据是由粉丝贡献的。笔者在一些顶级艺人的粉丝群中发现,所谓的“站姐”每天都会要求粉丝们转发、评论艺人的微博,并且这些操作通常都有明确的数量指标。

对于艺人来说,粉丝是他们的“后盾”,粉丝们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包括影视剧角色、商业代言、综艺节目等,最终这些机会都转化为经济收益。但互联网时代的文娱产业也出现了一些怪象——对部分年轻演员的衡量标准是数据,而非业务能力。

不仅如此,粉丝群体内部也存在经济利益的纠葛。比如举行各种活动,购买艺人的代言商品等,这些活动需要费用,资金流向不明,更有甚者导致粉丝反感,出现脱粉甚至回踩的现象。

总的来看,当红演员拥有自己的支持者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过度的“提纯”,甚至极度消费粉丝,那是极不妥当的。数据虽然能提升市场影响力,但并不是全部。作为文娱工作者,更应保持初心,提升业务能力,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才是推动文娱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