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又到了奇案时间。
众所周知,1994年是影史最辉煌的一年。《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等经典都诞生于这一年。华语片也涌现了不少神作,比如《重庆森林》《活着》《饮食男女》。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神作之外,1994年也有被遗忘的佳作。比如近年来被重新挖掘的内地电影《被告山杠爷》。
当年《被告山杠爷》包揽了金鸡、百花、华表等多项大奖,男主角更是拿下四座影帝奖杯。在豆瓣上,这部影片的评分高达8.3分。尽管片中涉及的社会现实题材相当尖锐、拍摄手法非常大胆,导演在送审时心中仍有所顾虑,主动删减了结局,即便如此,观众的评价依旧好评如潮。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桩「奇案」: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女人半夜跑到别人家门前吊死了。所谓别人家正是山杠爷(由李仁堂饰演)的家。据传,山杠爷逼死了这个女人。
山杠爷看似老实本分,但他惹上的麻烦还真不少。不止这一自杀事件,同一时期还收到了一封举报信,指控他违法。当地立马派人前去调查,发现事情远比预想中复杂得多。山杠爷究竟做了什么呢?调查发现,他偷拆私人信件、公之于众,甚至当街打人、囚禁村民。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曾绑人游街,一时间,山杠爷成了村霸的代名词。
面对这一系列罪行指控,意外的是,村民们纷纷为山杠爷辩护,称他是大好人,并拍着胸脯保证他没有违法。甚至那些曾被他囚禁、殴打的人也纷纷表示谅解,认为他的做法是为村民好。原来,山杠爷是村里的一把手,他严格执行村规,惩罚那些不良行为,为村子的和谐和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山杠爷的惩罚方式非常严厉,比如囚禁酗酒家暴的男人、不让他们吃饭,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改邪归正。在村民的眼中,山杠爷是个无私的好领导,他带头修路、建水库,一心为村里的福利着想,从未从中捞取个人好处。因此,当他被扣上违法犯罪的帽子时,村民无不感到伤心。
然而,影片中对山杠爷独断专制的反思是令人深思的。他将村规视作国法,甚至嘲笑法律的迂腐,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儒家伦理秩序。但举报他的居然是他年幼的孙子,因学校新设的法律常识课使他意识到老人的某些行为涉嫌违法。然而,即使在结尾,法律层面上对山杠爷的处置让人感到完满,情理层面却留给观众更多的反思和困惑。
现实中,法理与情理、法治与人治的矛盾一直存在。在偏远地区,单靠法律很难解决酗酒家暴等问题,这些也是影片所揭示的。影片中的检察官最终对山杠爷定罪,但也陷入了自我怀疑。这种法理与情理的对立,正如社会中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育中体罚与管教的两难选择一样,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反思。
30年后的今天,影片中山杠爷的故事依旧给人莫名的熟悉感。这样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而这种进步往往是伴随着无数的撕裂和痛苦的。正如影片结尾,长大后明事理的人多了,社会才能更好,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切肤的体验和思考,使之在影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