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扑街,包贝尔的影视之路岌岌可危?


2024年伊始,仅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知名喜剧演员包贝尔参演的三部电影相继亮相大银幕。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均票房惨淡,令人唏嘘。

1月12日,动物主题电影《动物园里有什么?》公映,最终票房收入仅为1.08亿。紧随其后,4月4日上映的《大“反”派》在市场表现更是乏力,截至目前的票房仅有3367万。而4月12日推出的《出门在外》,则是在票房上几乎一败涂地,目前收益不过区区110万。

对于这般局面,我们不免要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包贝尔作品的连番失利?关于《出门在外》,鉴于包贝尔仅仅是参演,没有深度参与制作,我们今暂搁置不谈。然而,对于前两部电影,包贝尔不仅深度参与,还担任投资角色,可谓影片的主导者。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园里有什么?》虽然名义上执导者为“安小满”,但众多疑问之下,不少人便推测这个人事实上是包贝尔的化名。而自导自演的《大“反”派》,最初的宣传中,出人意料地没有包含导演名字,似乎有意隐去,这无疑反映出了包贝尔对于公众舆论的忧虑。

不难看出,包贝尔对于翻拍影片情有独钟。《动物园里有什么?》来源于韩国影片《秘密动物园》,而《大“反”派》则是照搬了法国影片《谁是超级英雄》的故事。此前包贝尔的作品如《阳光姐妹淘》,也沿袭了类似的翻拍路线。然而,不论是陈思诚的《误杀》系列,还是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他们选择了与个人特色和市场定位更贴合的翻拍剧本,并实现了票房上的显著成功。

然而,与这些榜样相比,包贝尔似乎既缺乏找准市场的嗅觉,也透露出在选择和本土化改编上的草率。近两年刚上映的新片就急不可耐地翻拍,并且做工粗糙,其结果自然,票房惨淡。

更甚者,《动物园里有什么?》和《大“反”派》在角色设定和主题表达方面缺乏新意,都是围绕包贝尔的形象构建,却未能抵达观众的内心。透过银幕,观众更多的是看见了包贝尔演技程式化、风格雷同的疲态。

在喜剧领域,类似大鹏的作品则是稀缺的亮点。无论是导演还是主演,大鹏通过对现实焦点的把握、对人性深刻的剖析,不仅娱乐大众,还激发人们的共鸣,从而赢得了持续的票房增长。

从这个角度看,包贝尔似乎迫切需要整改,学习大鹏等人的成功之道,将自己的喜剧影像与当代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电影事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毕竟,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变迁的艺术创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中站稳脚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