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跨年档以来,电影市场陆续推出了几部聚焦于“打工人”群体的影片,形成了一股职场题材的电影风潮。《年会不能停》以其职场荒诞喜剧风格成为跨年档的意外黑马,被赞誉为“打工人最强爽片”;《红毯先生》中的片场演员怒打资方的桥段引发热议,成为宣传的一大亮点;而《银河写手》则以“乙味十足”的定位,成为“打工人必看”的电影。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这些影片都以“打工人”叙事吸引眼球,它们在票房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年会不能停》斩获了12.92亿的票房奇迹;《红毯先生》票房不足亿,仅9420万;《银河写手》更是只有411.3万的票房,上映一周后便在院线排片中几乎消声匿迹。
《年会不能停》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这部影片以一场互联网大厂的年会作为背景,通过一系列裁员和错调闹剧,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当代职场生态。此类细节描写让观众能看到字节跳动、阿里巴巴、新东方等企业的影子,电影中充斥着的“大厂黑话”和工作场景,引得观众纷纷认同,并博得广泛共鸣。
而《银河写手》则聚焦于两名普通编剧在北京奋斗的生活,以尖锐的讽刺剖析影视行业的现象,虽然在业内人士中引起共鸣,赢得了不少奖项,但票房上却没有太大的突破。三部影片的成功与失利,不仅仅在于能否让观众找到共鸣,更在于所采取的叙事及表达方式。
《年会不能停》的荒诞和解构手法独特,通过职场PUA和职场黑话,剥去了大企业的神秘面纱,给观众展现了更加接地气的职场风貌。《红毯先生》将巨星的形象”祛魅”,通过剧情和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影视圈的怪相,削弱了明星滤镜的光环效果。而《银河写手》以特定职业圈层的角度,呈现了编剧群体朝九晚五的日常和职业困境。
不过,职场题材喜剧电影并不是普遍票房保证,《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的后续表现证明了这点。《红毯先生》因为其相对小众的视角和较为冷峻的表达方式在票房上显现出不尽如人意,而《银河写手》过于局限在特定行业和社会群体的叙事设定,亦难以赢得更广泛的共鸣。
综上,《年会不能停》《红毯先生》《银河写手》三部职场题材喜剧片的故事呈现和市场反响,揭露了职场题材电影的受欢迎度与民众共鸣的紧密关联。未来,如何让电影的叙事与表达形式更加贴近“大众化”,以及探索更多元的题材方向,将是摆在电影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