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起
在是枝裕和琳琅满目的电影作品中,《奇迹》作为一部关注儿童视角的电影,常被人忽略。不如其他作品那般深邃,它以轻松明快的手法呈现,一度被视为导演不够力作的一环。然而对我而言,尽管理智告诉我它不是最佳的是枝裕和,它却是我最钟爱的一部。
这部电影是JR(日本铁路集团)为庆祝博多至鹿儿岛中央九州新干线开通而策划的项目之一。作为一个命题创作,是枝裕和却赋予了它极为个人和亲子化的色彩——他曾述及,这是为了等他女儿十岁时候能观赏而制作的电影。通过影片,他想向女儿展示:世界是如此美妙,日常生活即是美丽的奇迹。
《奇迹》在叙事结构上高度工整,看似是人为设计的结果。然而,是枝裕和精心掩饰了这些人为痕迹,让故事如同每天的日常生活一般自然流畅。影片的细节选择反映出导演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他似乎在复杂的现实中游刃有余地捕捉那些看似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
比如,影片开头场景,哥哥航一清理阳台上的火山灰,他之所以讨厌鹿儿岛,并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导演巧妙地利用火山灰这一载体来间接表达。航一针对火山灰的小抱怨反映出他对与父母分离生活的种种不满。
电影中其余角色,如懂事的哥哥和看似无心的弟弟龙之介,他们对于父母离异的态度反差极大,成熟与天真,单纯与复杂,在他们的身上共存,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共生边界。
成长的过程中,累积的点滴细节堪称为是枝裕和电影独有的特色,孩童视角下的世界简单而不单薄,明亮而不平凡。不论是轻羹的味道,还是新干线交汇时的许愿,他们均映衬了生活的复杂与美好。
影片传递出的信息是,尽管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奇迹发生,但孩子们的成长、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正如是枝裕和所言,“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结尾处,哥哥航一选择了世界而非家庭,新干线交汇那一瞬,日常生活的美好瞬间一幕幕显现,世界的美好和复杂渗透进他的生命里。《奇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真理。导演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广阔与世界的复杂性,这也是它成为许多人心中无法被取代的经典之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