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消息: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银行网点的运营压力越来越大。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2日,全国已有2649家商业银行网点宣布退出市场。相较于去年,这一数字略有增长。
具体来看,今年最早被宣布关闭的银行网点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沙河市沙河城镇营业所,位于河北省沙河市。而年底最后一个关门的银行网点是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松原江城支行。这些关闭的网点遍及多个省份,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镇,凸显了数字金融服务对传统银行网点的巨大冲击。
不过,并非每个申请停业的银行网点都能如愿以偿。数量虽少,但依然有网点的关闭请求未能通过审批。在这些案例中,很多发生在国家指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例如,今年3月30日,平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泾滩支行的终止营业申请就被拒绝了,理由在于其所在的崆峒区属于重点帮扶县,监管部门要求保留当地的金融服务网络。
尽管大量银行网点关闭,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银行服务。从官方数据中可以看出,2023年全年仍有1655家新的商业银行网点开业迎客。这说明,在一些需求旺盛的地区或特定市场细分,传统银行网点仍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比如江苏建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中支行,就在今年初获准开业。而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白沙支行,在11月获得批准后,于12月拿到了金融许可证开始营业,显示新网点设置的活动仍在进行中。
传统银行网点面临的挑战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密不可分。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高效便捷的数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也正逐渐转型,加大对线上业务的投入。尽管过去两年网点关闭的总数有所上升,但银行业务并未停止拓展,新的服务模式与网点正在形成。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金融科技的创新,正在引导银行业服务模式进行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消费者习惯和科技应用的更新迭代,银行网点能否适应变化,创新服务,将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