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寒冬,通威股份(600438.SH)却选择逆流而上,决定在经济形势压力之下大举扩张硅料产能。12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他们计划于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高达280亿元的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这一举动与另一业界巨头大全能源相仿,其也宣布计划斥资150亿元用于提升硅料等相关项目产能。此类大规模扩产的决定被业界视为下一个产业增长周期的先声。
通威股份的最新项目规划分为两个建设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投资额预计在130亿至140亿元之间。这一阶段将建造2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和2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线。预计每个建设阶段会斥资15-18个月,而在保障要素充足的情况下,公司希望最早能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首期项目的建设。随后的第二期项目将视市场情况而定,旨在建设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与20万吨高纯晶硅的生产能力。
公司表示,新项目预计在2023年和2024年对通威股份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实施还依赖于获取能耗指标和完成土地、电力、环评、安评等前置手续。加之国家或者地方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项目的执行时间线造成变数,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通威股份已经建成了四川乐山、云南保山、内蒙古包头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硅料出货量高达17.77万吨,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保持在30%左右。根据公司的规划,到2024年底,通威股份的硅料年产能或将超过80万吨。
在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许多硅料企业选择了推迟投产。“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硅料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通威股份为什么要扩大生产能力呢?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通威股份曾在2018年底,在硅料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的环境下扩展产能,随后新产能的释放使得公司在2020年达到了全球最高产量。此种时期的扩张,恰巧碰上了硅料供不应求所引发的价格上涨行情。
通威股份创始人刘汉元曾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表达了他对光伏行业未来的信心。其认为光伏产业的潜力巨大,现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在短期内就会得到解决,实现新的产业均衡。通威股份的巨额投资也许便是基于这种对产业周期的精准预判。如此看来,通威股份的这一战略性动作,将有望在未来市场回暖时得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