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降临,不少车主面临着每年旧话重提的问题:寒冷天气中,汽车是否需要原地热车后再行驶?中石油对此问题进行了科普,帮助车主了解当前汽车技术下,冬季用车的正确操作。
首先,热车的概念起源于化油器时代,那时汽车发动机普遍采用化油器技术。化油器在温度不够时,无法充分进行汽油雾化稀释,这会导致供油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当时的车辆确实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原地运转一段时间,以提升引擎和化油器的温度。但随时间推移,汽车工艺有了明显的进步。
现代汽车大都使用电喷技术,这项技术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外界的温度影响明显减少,因此原地热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多数搭载电喷汽油发动机的车辆,车主可以放心,冬天不再需要长时间地原地热车了。
然而,这并不代表某些特殊车型可以完全无视热车。某些柴油车和配备CVT变速箱的车型,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和作业需求,可能仍旧需要通过原地热车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所以,对于是否需要热车,具体情况还需参照车辆说明书。
另外,就算车辆使用了先进的电喷供油系统,润滑系统在低温下的表现依旧值得注意。低温环境会使得机油粘稠,导致润滑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加剧机械部件的磨损。因此,启动车辆后并不建议立刻进行高转速行驶。正确的方法是,车辆启动后先保持低速运行(如2000转/min左右),直到发动机水温升高,机油得到适当加热形成稳定油膜后,再平稳加速至正常行驶速度。
最后,中石油提醒车主,原地热车还可能带来一些隐患,例如增加发动机积碳、造成污染以及提高油耗等问题。长时间的原地热车实际上对环境和车况都不利。因此,车主们应该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和使用手册的建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原地热车,合理驾驶,确保安全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