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与日立、三菱齐名,一度代表着日本制造工艺高峰的东芝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正式挥别了其长达74年的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历史。这家曾经在技术创新上名列前茅的企业,曾诞生了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电视机、电饭煲、微波炉、冰箱以及全球首款笔记本电脑。东芝的这些成就一时间让其声名远扬,成为全球瞩目的技术标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芝在不断变化的科技和商业环境中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公司的经营思路变得僵化,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曾经在产品研发上的领先优势也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导致东芝错过了关键的技术风口。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东芝在1987年就发明了世界首张NAND型闪存芯片,本可以成为通向未来市场的”高速列车”,然而公司却误乘上了DRAM内存条产业这趟”绿皮火车”。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投入巨资和人力资源去发展DRAM领域,一度研造出世界最大容量的DRAM存储芯片。但是到了90年代末,DRAM行业屡受冲击,东芝恍然大悟返回闪存市场时,却发现三星和英特尔已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除半导体外,东芝在核电领域的决策也成为公司沉沦的重要原因。2000年,全球出现了建设核电站的热潮,东芝在处置完DRAM业务后,决定进军核电领域。2006年,东芝以高出市场价三倍的天价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核电业务。然而,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电市场急速萎缩,东芝投资的核电产业受到重创,导致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更为致命的一击是2015年曝光的财务造假丑闻。调查显示,2008至2014年间,东芝在四大部门虚报利润,涉事驾驶员包括三任社长在内,金额高达1562亿日元。这项丑闻不仅破坏了东芝的品牌信誉,也让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
在多元化经营策略连续失误和财务丑闻重创下,东芝的业绩急剧下滑,市值大幅萎缩。这一系列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日本制造业及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局限。长期以来,由于对传统产业的过分保护和对新兴领域缺乏投入,连同日本独有的”匠人精神”,导致企业在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失去了节奏。
东芝退市之后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的全资子公司。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品牌的深厚积淀,让人们对东芝私有化后的未来充满期待。据悉,东芝CEO及管理团队仍将继续留任,未来3至5年内可能寻求重新上市,以重整旗鼓再次出发。尽管历经坎坷,东芝的蜕变依旧是日本甚至全球技术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